一家企業有180個乳粉配方的亂象成為過去。今年10月1日起,《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正式執行,嬰幼兒配方乳粉參照藥品,配方實行注冊管理,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9種產品配方。隨著食藥監部門把好準入關、控制配方關、嚴查抽檢關,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不合格率已從2014年的1.5%下降至目前的0.46%,市場銷售額已占到65%。
我國嬰幼兒乳粉配方過多、過濫的問題,曾經十分突出。這不僅導致廣大消費者選擇困難,也暗藏著質量安全風險。有的乳企出了問題,配方一扔、牌子一換,照樣生產。
今年10月1日起,《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執行:嬰幼兒配方乳粉,參照藥品管理,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均實行注冊管理,并嚴格限定申請人資質條件。這項舉措,是否增強了消費者對國產嬰幼兒乳粉的信心?
國外奶粉標準更嚴?
各國標準大同小異,不存在實質差異。
成都居民馬帥說。近幾年,出境購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現象較為常見。還有不少消費者通過海外代購、跨境電商等方式,購買國外嬰幼兒配方乳粉。
國外嬰幼兒配方乳粉,真的標準更嚴格、質量更好嗎?
專家介紹,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員會,把嬰幼兒配方乳粉作為特殊膳食用食品,制定了相關標準。國際上的主要貿易國家,包括我國,均在該標準框架內,制定了本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
在總體遵循法典標準的前提下,各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也因人群針對性有所區別。因此,各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總體趨同,雖然有些指標并不絕對一致,但各國標準大多不存在實質差異。
“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針對我國嬰幼兒制定,對我國居民更為適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食品科學技術室主任霍軍生說,“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與其他國家乳粉的產品質量和營養價值并無差別。”
那么,國內部分消費者熱衷購買國外奶粉的現象,該如何看待?
“到境外購買,或在國內通過海外代購、跨境電商等形式購買,是一種消費理念和一種消費體驗。”
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說,“這種體驗上的滿足感,和產品質量沒有必然的關系。甚至有些產品買來之后,發現是中國制造。”
“從香港買的奶粉具體好在哪,我也說不清楚。”馬帥表示,一部分消費者熱衷于境外消費、樂于購買國外品牌的產品,是消費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事實上,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銷量也很不錯。“2015年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產量約70萬噸,占市場銷售額的65%左右,沒有產品積壓現象。多數消費者對國產乳粉,還是有信心的。”滕佳材說。
國內奶粉咋保安全?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幾家企業在生產許可條件保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等方面存在缺陷。已被要求整改。
這是否意味著,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不合格呢?
推進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即食品安全審計,是近年來食藥監總局加強乳企監管的舉措之一。
2016年,食藥監總局決定“以預防為原則”全面推進體系檢查范圍,即在3年內實現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體系檢查全覆蓋。此次4家乳企在常規性檢查中發現問題,并非檢出了不合格嬰幼兒配方乳粉。整改,是為了提前消除安全隱患。
此外,食藥監總局還設置了多道關口,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監管。
2013年以來,食藥監總局開展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13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中51家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審查或注銷。目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有103家。
此次《辦法》,就明確規定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申請產品配方注冊的門檻。11月16日,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申請材料項目與要求(試行)》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現場核查要點及判斷原則(試行)》,給予具體指導。
控制配方關。國內許多企業采取“類似配方、不同品牌、加大宣傳、擴大市場”的銷售策略,即把大同小異的配方作為多個“新配方”,以不同品牌銷往不同渠道,再通過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購買。
《辦法》要求,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此舉旨在限制企業配方數,減少企業惡意競爭,樹立優質國產品牌,讓群眾看得清楚、買得明白。
嚴查抽檢關。今年,食藥監總局進一步加大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力度,實行“每月抽檢、及時公布”措施,努力實現對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抽檢全覆蓋。截至目前,已公布1至9月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情況,共抽檢1947批次,檢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樣品9批次,占樣品總數的0.46%。而這一比例在2014年、2015年分別是1.5%、1.1%。(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