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最優秀的商業模式,一定誕生最兵荒馬亂的時代!
每當萬物沉寂,必有強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會引領下一輪萬物復蘇。大蕭條里必然藏著大機會。在這個充滿著變數的時代,各種逆轉都會隨時發生。
比如,在PC時代,淘寶革了百貨的命,京東革了電器賣場的命,天貓超市革了賣場的命!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它們卻又被淪為了傳統企業,而近期,關于實體店逆襲案例越來越多…
轉折一:90、00后消費大時代開啟,實體店新機遇來臨
舒適的家庭環境讓中國年輕一代金錢概念偏弱,偏好超前消費,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強,更加適應移動互聯消費模式,更加注重互動式的體驗。
衣:追求品牌個性,高度互聯網化。食:注重特色和體驗,偏向快時尚消費,行:外觀與質量并重,具有品牌意識,游:向往自由,消費能力有限但熱愛旅游,娛:超強娛樂能力,樂于接受新型娛樂方式。
如今的90后、00后,消費的喜好及習慣已大大不同,正是當下實體店逆襲崛起的最好時機。
轉折二:馬云一年八次加碼實體商業
馬云這次已經是鐵了心加碼實體商業,一年六次加碼,從海淘超市,到O2O的生鮮超市,到開咖啡店,到聯手鵬欣開體驗式商場,再到買下肯德基。
提出新零售概念后,馬云立馬開出了家屬于天貓的新零售實體店:就試試衣間,整個門店所占面積近2000平,天貓100個熱銷服飾、鞋、包、化妝品品牌,設計出來5大高顏值主題區。
去年年末又拿下區域級商超霸主的三江購物,最近正要和一兆韋德加深合作。或許,馬云對實體商業的加碼,僅僅只是開始。
轉折三:外賣模式讓實體店大大增收
移動互聯外賣模式正幫商家史無前例地增收,原本的店鋪輻射范圍大大擴大,業務量大增,甚至單店幾倍增長。無論是路邊小店,還是商場大牌,都站在同一起跑線,點擊量就是口碑值。
如今甚至有的商家70%的利潤來自移動外賣訂單。而且,越來越的商家,更加理性操作,不拼低價及折扣,而是通過外賣平臺把線上流量導入到線下,反而增加了實體店的收益。
轉折四:商場爆發式增長,實體店發展的最好時期來臨
萬達這3年,開的場子都是50+個,更是與省政府合作拿下大單,不斷深入三四線城市及消費力的縣級市。譬如上海,2016年開業近30個商場,而今年預計開業的量達到了58家,這是商業地產全面爆發增長的時代。
政府愛扎堆運作商圈,如今商場越來越多,商家的選擇余地就多,當然租金成本更有運作空間。
轉折五:副牌越來越多,好的品牌正集團化崛起
如今在中國,內資餐飲集團化已成實體店崛起新勢力。比如外婆家的17家副牌,宴西湖、爐魚、穿越、柴田西點、鍋小二、uncle 5、三千尺面館、動手吧、蒸年青、鍋殿、你別走、哺哺拉面,推出的各具特色的餐飲副牌已打開市場,逐步贏得未來。
零售領域諸多快時尚品牌,比如Inditex(ZARA母公司)的9個副牌、H&M的6個副牌、針對細分市場的副牌也已打開局面,跨界合作贊更多人氣,通過主品牌的渠道及影響力同樣能獲得更好發展契機。
轉折六:實體店場景革命已至
還記得,臺北那家性冷淡風亮瞎眼的吉野家嗎?
還記得,麥當勞為了抹掉垃圾食品四個字,在廣州整出的五星級料理嗎?
還記得,拍出蔬菜森林及肉山的小肥羊嗎?
還記得,黃曉明在北京開出的那家極致電影場景的餐廳嗎?
還記得,刷出包子店新顏值,玩出情懷的桃園眷村和甘其食嗎?
還記得,那家江南風+文藝范+小清新的KFC“Original+”概念餐廳嗎?
在全球范圍內,餐飲正在掀起一場綠色、場景、情懷、極簡的新革命。
轉折七:國務院頒布“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
國家也在推動零售改革升級,新零售的時代撲面而來,是機會也是挑戰。正引導傳統銷售場所向社交體驗、家庭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中心等轉變。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型市場主體。
以市場化方式盤活現有商業設施資源,減少公有產權商鋪轉租行為,有效降低商鋪租金。放寬對臨街店鋪裝潢裝修限制,取消不必要的店內裝修改造審批程序。同時,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轉折八:電商死亡名單公布,實體商業迎來最佳崛起機遇
電商的成本越來越高。電商已經突飛猛進地發展了很多年,現在的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實體店:人工11%、天貓扣點5.5%、推廣成本15%、快遞12%、售后2%、財務成本2%、水電房租2%,加上稅務,如果沒有50%以上的毛利率,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
不只是傳統電商大戶,垂直領域的電商更是在經歷大逃亡,2016已有40多家電商倒閉。
電商的運營成本在大幅增加,但反觀實體商業,降租早已是共識,這兩年,連地標性的購物中心都在順應趨勢,給商家更多折讓,不乏恒隆、華潤、瑞安這樣的頂級商場。
轉折九:實體書店的成功逆轉,就在眼前
2016年是中國實體書店的轉折年,實體書店正重新成為了一個時尚所在。誠品、方所、鐘書閣、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MUJI書店、新華書集、言幾又、大眾書局、單向街、在一起、初見書房、字里行間,引領了這次變革。
新型實體書店們已重新贏回年輕一代。他們未必會在書店中買多少書,但他們可以在書店中喝咖啡聊天、購買文創商品,甚至將書店作為時尚地標來“朝圣”,更是城市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沙龍所在地。
轉折十:線下商鋪的展示價值愈加被本土商家看重
實體店的展示體驗的價值越來越被看重,已成為品牌突破發展瓶頸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開出體驗店,只為培養下一代品牌消費及情感溝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組下店面打造體驗式的線下試衣體驗店
天貓大戶、當當,都要開實體店,核心就是讓消費者體驗更多的新產品,以促進線上銷售。
當當的書店首店長沙1200方,計劃3年開1000家。說明對電商來說,線上客戶增長很可能已達瓶頸,再不拼實體店市場,就真要落后了。
轉折十一:中國商業地產商的競爭在加劇!更多品牌發展商愿意為好品牌為人流降租金
中國商業地產,30多家外資商業地產發展商及40多家內資商業地產發展商已有成熟運作的商管團隊,這十年更是群雄并起的時代。
2016年全國開了480家商場,今年則要爆量要開900多個。如今,越來越多的發展商在選擇商家時,愿意用商家的人流帶動效應及影響力換租金,以獲得長遠的商場成長空間及整體估值。
轉折十二:線上線下洗牌已接近尾聲,日本的實體店崛起案例就在眼前
強調全球視野的大背景下,能學的標桿太多,已逆襲的也太多。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后,重新穩定崛起,當下的中國正如同當年的日本。
中國六年的實體店洗牌正接近尾聲,關店的高潮期已過。諸多或轉型或調整或國際收購后重發力。連中國百貨都已逆襲崛起,紅遍中國的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就是轉折點。
其實,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后,更強調人性化的細節服務,匠人品質打造家的延伸,更多貼心的基礎設施,品質至上打造特有賣點,還有商場無敵的售后服務,目前已重新穩定崛起,當下的中國正如同當年的日本。
轉折十三:工匠精神、場景化、快時尚、情懷、細節、服務,越來越成為實體店崛起標簽
移動互聯的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喜好及追求,都體現在實打實的點擊率上。今年實體店最熱門的轉型方向,就是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或趣味或情懷的場景體驗,滿足大眾需求的快時尚,以及細節及服務。
這些元素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實體店開發體系中去,如今已成逆襲標簽。
轉折十四:政府推動創業潮,支撐實體店崛起
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1.16萬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這也許是人類歷史上的創業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了經營實體店起步。2016年創業浪潮會繼續,因為本就是大勢所趨。
如今開店的流程及政府審批在簡化,營改增助力商家減負,有粉絲及影響力的實體店品牌更容易能獲得各路資本支撐,協助做大。
很多零售高管及經理人在這輪創業浪潮下選擇開店創業,甚至剛畢業走上社會的年輕人都能眾籌投資開咖啡館。商業地產創業潮正默默改變競爭及游戲規則,顛覆中更見商機。
轉折十五:新中產時代,文化、創新、體驗和情懷與價格同樣重要
價格優勢一直是電商逆襲實體店的核心,但如今中產的家庭越來越多,互聯網鏈接全球,曾經刷黃金的中國大媽都開始組圖出國游了,消費者早已潛移默化巨變。
這兩年商業地產最熱門的是大悅城、太古里、新光天地、誠品系列,之后華潤在鄭州萬象城整出了“9?站臺”,用文創、手作、潮服、潮飾、滑板、動漫、趣玩的小店吸引年輕人。
路勁又一城的黑桃皇后街讓人心潮澎湃,福州陽光天地整出了個小清新氣質1萬方的樂境,連天虹都開出了家文藝范的商場深圳君商3019.
如今的實體商業玩的就是人文、創新、體驗及情懷,這才是當下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轉折十六:開店開牛掰了也能當首富,ZARA老板掀起新一輪商業潮流
今年ZARA的老板,阿曼西奧·奧特加一度登頂全球首富,身價抵3個馬云。Inditex旗下一打品牌靠著ZARA就足夠吸金。告訴全球投資人的是,商業地產零售依然能賺大錢,你不行只是你太low.
萬達投影院、兒童游樂場;綠地投海淘進口超市;復星投資德國快時尚Tom Tailor及馬來西亞食之秘,看中的就是中國的消費潛力及未來成長性,有機會如阿曼西奧·奧特加般賺更多。
轉折十七:大批量關店背后,則是一打本土新品牌強勢崛起
轉折十八:全球人氣網商都在轉型開實體店
轉折十九:同款同價的全新的O2O商業模式消弱電商競爭力
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傳統的一打品牌,線上銷售越好,線下關店越狠。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
如今線上線下同款同價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還是優衣庫,如果說2014年優衣庫在天貓的火爆促使一打快時尚進駐天貓,那2015年優衣庫的線上線下同價的O2O模式,將在明年被更多實體店商家采納,促使實體零售商業模式轉型。
轉折二十: 實體店的跨界新玩法,推動崛起
在樂購推出中國,家樂福勢不如前,大潤發開啟關店模式的背景下,有一家中國本土超市,永輝2016整整開了231家店,正全面開啟逆襲模式,靠的,就是跨界新玩法。
永輝目前孵化的8個創新項目:鮭魚工坊、波龍工坊、盒牛工坊、麥子工坊、詠悅匯、生活廚房、健康生活有機館、靜候花開花藝館。
永輝正打造“超市+餐廳”跨界混搭成吸客利,就連今日資本都以4.6億投資了永輝旗下這家玩跨界的子公司。
轉折二十一:實體店的黑科技時代已至
亞馬遜最新推出黑科技便利店,直接拿了就能走,不用排隊,只需手機啟動 Amazon Go app,你拿的所有物品都會自動添加到你的虛擬購物車里,在顧客購物離店后,傳感器會自動通知系統,對帶走的商品自動計價后支付。
阿迪達斯就和英特爾攜手,推出了數子貨架--虛擬鞋墻,通過設計一臺帶觸控屏和3D渲染效果的設備,得以在有限的門店空間內顯示2000多款鞋子,不僅可以選擇,還能直接下單。
全球的美妝實體零售商絲芙蘭也在北美門店使用了大量“黑科技”來增加店鋪體驗感。12個工坊區分別安裝Wifi、USB接口、iPad等電子設備,可供消費者現場觀看美妝教學視頻,在短時間內找到心儀商品。還有絲芙蘭傳感器方便顧客自行體驗18種香水氣味。
轉折二十二:更多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各大商場,加碼實體商業競爭力
就拿國際快時尚品牌來說, 起步02年,逐步改變國人價值觀、積累口碑,0708年一大波來襲,逐步成顛覆行業式。真正大爆發是在11-13年,快速下沉二三線城市,海量開店占領市場。
近幾年進入的高競爭力的快時尚品牌,A&F、SPAO、Forever21、TOPSHOP、Old Navy正發力。全球諸多粉絲的bebe、&Other Stories、Urban Outfitters、Victoria's Secrect Pink、Miss Selfridge也正打算攻入大陸市場。
轉折二十三:實體店正改變,在激烈競爭下,不進則退
星巴克曾經一度被COSTA和一打主題咖啡館逆襲過,但改變就在當下,設計全面變革,更情懷式更體驗的主題店模式推出,漸漸重新獲得認可。
名創優品你學不會,不僅僅是模仿和低價。目測其移動互聯網營銷、設計陳列商品選擇、加盟模式、格局魄力才是核心競爭力。不到兩年,已開出1100家門店,去年營收達50億。
看看如今的永輝精品超市Bravo TH,陳列夠顏值,嚴格物流管控下的價格優勢,外場的食代廣場眾餐飲商家不掉價,萬達、龍湖及正大都大愛,已逆襲一打老牌不上進的賣場。
轉折二十四:實體商業的運營新玩法,重新迎回消費者
越來越多的商場,正開啟顛覆體驗的運營新玩法。去年秋天,上海K11開啟了麥田模式。在這里,不僅有讓人回味的藝術創新,還能找回曾經那最純真的記憶、最淳樸的那種感受。
不只是外資商業地產商,內資的也學會了。最近,重慶萬象城,就把江南搬進了購物中心,用黑瓦 · 白墻 · 青磚 · 木構演繹經典。
太多體驗款的活動推出,正讓如今的商場重新迎來當下新一代注重情懷的消費者。
轉折二十五:越來越多明星開實體店早已席卷行業
這些年明星開的實體店正崛起商業地產界,上百位明星創業投資的店鋪正在大陸強勢崛起,成為商場重要聚客利器。
轉折二十六:娛樂業態大洗牌后,新興品牌強勢崛起
轉折二十七:三只松鼠開的實體店比電商更賺錢
轉折二十八:國務院發力內需新戰略
轉折二十九:政府已意識到電商正打擊實體經濟崛起
轉折三十:政府已在限制代購,也允諾2017調低進口稅
克強總理最近在談到實體經濟崛起時,就提到了代購,這幾年代購的高速增長與實體經濟的微疲軟形成反差。中國每年千億元的代購規模已不容小視。
所以很明顯的變化是代購政策正逐步加緊,法律制裁代購商家惡意偷稅漏稅事件越來越多,明年還會更細分更嚴格。
同時,進口政策在放開,克強總理就坦言未來5年內,中國會進口10萬億美元。商智庫預測,為了內需的真正崛起,進口政策在2017年將進一步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