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國內玩具市場
六一兒童節到來,兒童節讓孩子開心的,除了食品、游戲、就是各種玩具禮物了。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而互聯網金融平臺“挖財”的記賬數據顯示,2016年有娃家庭在寶寶身上的平均花費高達31859元,其中玩具消費為1804元,較2015年增長了30%.與全國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對比,有娃一族的寶寶消費是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倍。難怪衛計委2015年生育意愿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選擇不生育的女性中,74%因為經濟負擔嚴重而放棄生娃。
此外,2016年寶寶玩具人均開銷1804元,較2015年上漲了30%,明顯高于寶寶衣服消費的增長率14.6%.玩具消費高主要原因,一是玩具高漲的價格有關,二是孩子父母一味滿足孩子買買買的需求,寵溺加劇的現象明顯。
中國已成世界玩具出口國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的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全球市場上超過三分之二的玩具產品來自中國。據統計,金華檢驗檢疫局玩具出口連續4年持續增長,由2011年的1.85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2.66億美元,年均增長達到12.87%.2015年,受國內原材料價格波動、勞動力成本上升,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金華玩具出口僅2.46億美元,同比下降7.52%.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作為全球玩具制造國,其玩具制造業集中于廣東,廣東省為中國的玩具生產集群地區之一及出口省份,制造活動集中于深圳、東莞、廣州、汕頭澄海及佛山市,貢獻玩具出口總值約60%.
根據海關數據統計,我國玩具產品(稅則號9503)2016年1-12月進出口總額為188.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87%.其中,出口金額為183.93億美元,同比增長17.42%;出口數量為3659468.3萬個,同比增長5.29%;出口平均單價為0.5美元,同比增長11.52%.進口金額4.95億美元,同比下降0.36%;進口數量為39137.88萬個,同比增長25.51%;進口平均單價為1.27美元,同比下降20.61%.據中商研究院大數據顯示,2011-2016年中國玩具出口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11.2%,2016年玩具出口增長率創近年新高。
亟需直面國際玩具新標準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在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日益緊密的同時,新興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量也在不斷攀升。今年季度,歐盟非食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對產自中國的非食品類消費品發布通報信息共計257例,其中玩具類產品116例,占比近45.14%.
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玩具產品通報36例,占總玩具通報量的31.03%.其中,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是對我國玩具通報的主要國家,分別占13例、7例和7例。
自2016年9月1日起,我國取消玩具、童車、兒童用安全座椅在內的15個商品類別的出口法定檢驗檢疫。意味著出口玩具企業或其發貨人、代理人無需再持由檢驗檢疫部門簽發的《出境通關單》即可向海關申辦出口手續。由于玩具生產企業存在行業門檻偏低、中小微企業數量居多、缺乏技術和人才等特點,再加上國外層出不窮的的玩具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國內出口玩具在國外屢遭通報,或不準銷售,或采取扣關等措施,致使出口企業蒙受損失。
因此,國內相關玩具生產企業從以下三方面積極應對國外政策調整:
首先,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掌握技術性貿易措施主導權。相關企業應加強對國外玩具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法規和標準的了解,按照國外標準和要求組織生產,重點關注原材料化學危害、小部件等項目,通過增強研發能力,創造自主品牌,逐步掌握玩具出口的銷售權、開發權、制標權,進而由被動接受壁壘到主動應對壁壘。
其次,要加快產品的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意識。一方面,企業加大技術投入和創新,使用新型環保、安全無毒的原材料替代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原材料,減少玩具化學危害。另一方面,企業需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控能力,從源頭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同時,要加強與檢驗檢疫部門的溝通,形成技術合力。玩具企業應對新產品及新材料送至檢驗檢疫等權威實驗室檢測,降低質量風險。同時利用檢驗檢疫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的信息優勢,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從源頭規避出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