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零食銷售額增速快于整體市場3倍,但“重糖、高油鹽、和玩套路”三個痛點卻令家長“操碎了心”.誰來為市場建立游戲規則?未來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5月17日,中國兒童食育計劃戰略聯盟發布的《中國校園食品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下稱《研究》)提到,中國統計年鑒2020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城鎮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費量為378.6kg,校園食品按照城鎮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費量的三分之一。據此測算,每年消耗1.00億噸。
從零食市場來看,根據阿里發布的《2020年線上兒童零食行業趨勢洞察》,從線上渠道來看,盡管目前兒童零食市場規模占比相對較小,但增速非常顯著,從2019年開始到報告節點,兒童零食品類銷售額的增速快于整體市場增速3倍。中新經緯客戶端獲悉,2021年一季度,良品鋪子兒童零食終端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同比增長60%.
然而,快速增長的校園食品市場中卻蘊藏著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指出,當前青少年在市場上購買的零食,集中存在重糖、高油鹽、和玩套路三個痛點。《研究》也提到,按照目前我國人民習慣的飲食結構,學齡前兒童一般容易出現學齡前兒童肥胖;學齡前兒童齲齒;學齡前兒童便秘。
在同天發布的《中國兒童食育發展研究與建議》(下稱《建議》)中提到,許多兒童食品并無什么特別,在營養成分和配料上,幾乎與成人食品“無差異”,所使用的標準依然是按照普通的食品標準。但在價格上,兒童食品卻往往要高出成人食品很多。消費者要學會理性消費,學會理性對待“兒童食品”,切莫接受虛假宣傳花了“冤枉錢”,而且還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建議》也指出,全面合理的補充膳食營養、注重飲食平衡,才能更好地維護人體的健康,所以需要“食育”.
《建議》鼓勵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學校等聯合,圍繞“食育做什么”“食育怎么做”等問題,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制定系列標準、實施方案和指導手冊等,引導食育工作在不同領域規范推進。
例如此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曾聯合企業于2020年5月17日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針對兒童健康飲食,參考《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提出少添加糖、鹽、油的規定,并要求規定氯化鈉、蔗糖、脂肪的限值。
“國內零食產業市場細分,提高對兒童零食標準化,是行業發展大勢所趨。這不僅為家長和青少年消費增設了安全線,也為市場設立了競爭游戲規則,為凈化不良競爭手段提供了依據。”良品鋪子總裁楊銀芬表示。在他看來,健康化、功能化、卡通化IP化(有效與兒童交流和溝通)是兒童零食的消費趨勢。
“現在國內品牌還處于打造和發展期,成系列的兒童零食都是外資品牌。未來兒童零食將迎來高速發展和快速推進期。”在新的發展階段,零食市場的品牌競爭也會加速。楊銀芬預計,國內兒童零食市場未來5年內會形成品牌成熟期。
(中新經緯客戶端 吳曉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