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為14億人提供乳制品測評對比的大數據服務平臺——乳品之家網站獨家掌握的重磅消息:伊利奶粉業務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已經明確:2022年市占率第二,2025年要做到行業第一。
這是今天潘剛、張劍秋以及伊利液奶、奶粉、奶酪等事業部負責人悉數出席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披露的戰略目標。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很顯然,伊利在奶粉業務上的目標要高于伊利整體發展目標。伊利整體戰略目標是2025年全球乳業第三、2030年全球乳業第一;而伊利奶粉業務目標則是2022年市占率第二、2025年行業第一。
熟悉潘剛的人都知道,他這個人不太輕易喊目標,一旦制定目標,就一定會實現。說到做到。以往這些年,伊利制定的目標基本都實現了,而且有些目標是提前實現。
所以,伊利今天披露的這個消息非常重磅,值得中國奶粉全行業高度關注。比如,渠道門店需要考量了,如果現在主推伊利奶粉,未來五年是否會跟隨伊利做大做強進入收獲期。
其實,伊利制定的奶粉目標還是很講究的,他們沒有預測目標銷售額,而是直接披露市占率的目標。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疫情對奶粉行業影響還會持續多久,存在不確定性。
但伊利明確2025年行業第一目標,可謂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權衡后的預期。
但伊利要想成為奶粉行業第一,必須要趕超目前奶粉行業冠軍飛鶴。不超越飛鶴這道大山,伊利奶粉就難以奪取第一。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伊利奶粉業務營收128億;飛鶴2020年營收186億。兩者相差58億。
2020年伊利奶粉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8.15%;2020年飛鶴營收同比增長35.5%,雙方增速基本維持在30%左右,飛鶴要比伊利跑得快些。
根據伊利單方面披露的信息,今年7-8月,伊利跑得更快一些。
伊利強調,為了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未來五年每年復合增長率要達到20%,奶粉事業部增速要達到30%以上。
根據為14億人提供乳制品測評對比的大數據服務平臺——乳品之家網站的專業研究:伊利在飛速前進,飛鶴也在高速奔跑,如果依靠內生增長無法趕超飛鶴,那么伊利不排除會通過并購先把差距彌補上,然后再比拼耐力。
如上所述,以2020年業績數據來看,目前伊利與飛鶴的差距是58億,所以伊利要么全資收購一家規模在60億左右的奶粉企業,要么控股一家規模在80億左右的奶粉企業,才可以把這塊差距給補上。
放眼整個中國,能夠滿足伊利需求的,能夠被伊利看中的,屈指可數。
未來五年,伊利在奶粉業務上打算這么干
根據食悟掌握的今天投資者交流會上的信息,為了實現行業第一目標,伊利解讀了目前的發展空間,以及如何才能夠實現的路徑。
伊利方面認為,出生率下降的影響是短期的,消費群體規模5000萬左右(每年0-3歲嬰幼兒數量),不會對品類有大的影響。且如今各個品牌企業的市占率都不算大,已然存在做大做強的機會。此外,外資品牌的占比也在發生變化,國產品牌的機會更多。
既然制定了如此宏大的目標,那么,如同當年打造安慕希和金典一樣,伊利肯定會加大對奶粉事業部的支持。伊利方面強調,“品牌、營銷資源這兩年會向奶粉傾斜”。
這句話說得有點“狠”。品牌營銷資源相當于“彈藥”,彈藥充沛,那戰斗力和殺傷力就非同尋常了。
伊利還強調了他們的母乳研究。2003年就開啟了母乳研究,累計數據庫最多,母乳研究成果會轉化為產品力,而這方面的優勢,伊利還是具備競爭力的。
數據顯示,目前伊利嬰配粉覆蓋10萬家網點,活躍度大的有5萬家網點!熬劢5萬家,提高單店客單價”。
可能有人會擔心伊利在奶粉業務上定的目標是不是太高了?能不能實現呢?
對于這些擔心,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說了一段話:眾所周知,內蒙古礦業資源豐富,前些年房地產行業很火,但伊利這些年并沒有去掙那些快錢,而是堅持聚焦乳業、積極拓展健康食品行業。
張劍秋說,“潘總每次提出的目標都具有挑戰性,員工壓力也很大,但伊利始終保持戰略定力,目標一旦確定就全力以赴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
來源:乳品之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