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乳業市場挑戰重重,走過四分之三時間后,各大乳企表現如何?近日,隨著伊利、光明、三元、貝因美等企業先后發布2021三季度財報,17家A股乳企1-9月成績單均已悉數公布,這十多家乳企前三季度表現成為觀察市場發展的一扇窗口。
88.23%乳企正增長,凈利同比最高超418%
筆者統計了17家中資A股上市乳企的三季度財報數據,按照1-9月總營收排名分別是伊利、光明、新乳業、三元、ST維維、妙可藍多、皇氏集團、一鳴食品、燕塘乳業、貝因美、天潤乳業、品渥食品、*ST麥趣、西部牧業、莊園牧場、熊貓乳品、均瑤健康,具體表格如下。
看營收、凈利變化,伊利一騎絕塵
從營收來看,奶粉圈統計,17家乳企今年1-9月總營收金額相加,合計約為1389.04億元,歸母凈利潤約99.04億元,其中15家乳企實現了營收增長,約占88.23%,呈現較好勢態;9家乳企歸母凈利正增長,約占56.25%。不過乳品行業頭部乳企沖勁勢如破竹,兩極分化明顯,各乳企營收、凈利懸殊較大。
其中營收排名前3的乳企:伊利、光明、新乳業的收入占17家營收總和的近82%,伊利占比達到約61%。歸母凈利突破10億級的乳企僅伊利一家。凈利潤增長幅度最大的3家乳企分別是莊園牧場同比增長418.81%,妙可藍多同比增長171.27%,西部牧業同比增長126.41%,其大幅的增長與半年統計相似,原因大都是來自于小基數或去年同期的負基數。
總的來看,今年1-9月營收凈利雙增長的A股乳企有10家,占比約58.82%,并且其中9家營收同比都超15%,這也表明行業的整體勢頭增長強勁。但在市場增壓下,強者更強的態勢已經表露,部分數據在公司之間差異過大,亦表現出了極強的行業特征。如何打破“增收不增利”的魔咒?是需要更多企業思考的。
看品類,細分趨勢明顯
從財報中,亦可以發現細分品類貢獻增長亮點。因此我們就具體從綜合型乳企、差異品類企業、上游板塊來看看部分板塊乳企的具體情況。
①綜合板塊(常溫奶、低溫奶和酸奶等)
整體來看,經過9個月奮戰,除天潤乳業歸母凈利同比下滑6.13%外,伊利、光明、新乳業均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其中伊利非常穩健,營收、凈利均穩居第一,前三季度凈利已經超越去年全年凈利;此外,新乳業的營收和凈利都取得雙位數增長。
具體來看,伊利財報顯示,前三季度金典保持20%以上增長,金典有機增速更是超過了50%;安慕希的市場份額達到了65.1%,繼續保持絕對領先地位。并且在奶粉業務,伊利奶粉業務除了伊利欣活成人奶粉銷量持續穩居細分品類第一,旗下金領冠也已經成為中國市場增速第一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隨著伊利戰略入股澳優乳業,未來應該還會進一步加碼嬰幼兒配方奶粉和營養食品領域。
此外,低溫奶也為乳企業績帶來增長。尼爾森數據顯示,光明乳業鮮奶產品市占率居全國第一。10月中旬,光明乳業宣布擬以6.12億元收購青海小西牛公司60%的股權,將有利于完善光明乳業在西部的奶源布局、產能布局以及市場布局。隨著國內常溫奶業務增速放緩和冷鏈運輸產業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乳企加入到低溫奶賽道中。
②細分板塊(奶酪、乳酸菌、煉乳等)
整體來看,奶酪、乳酸菌、煉乳等細分板塊市場和企業規模依然較小,總計148.03億。但以妙可藍多為主的奶酪業務依然被資本看好。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妙可藍多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1.44億元,同比增長67.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43億元,同比增幅在171%左右。
奶酪高增長和新消費的吸引力帶來了一眾玩家參與。乳業巨頭蒙牛不光入股妙可藍多,還與愛氏晨曦合作成立新的奶酪公司,伊利旗下有妙芝和伊利奶酪品牌,光明、三元、君樂寶、藍河等乳企也正在或試圖入局奶酪。
③上游板塊(原奶等)
由于整體產業已進入一定成熟期,乳制品加工技術差異化在縮小,上游話語權之爭在今年不斷上演。雖然從上表數據來看,A股上市的養殖奶源企業僅2家,但西部牧業和莊園牧場都延續了半年報的增速表現,三季度同比去年依然高位增長。
在當下,“得奶源者得天下”早已成為業內共識。截至目前,上市的大型養殖奶源企業已被下游奶企瓜分,飛鶴入主原生態牧業,現代牧業和中國圣牧被蒙牛收入麾下,伊利握有優然牧業和賽科星等上游奶源,輝山乳業被越秀集團收購,這場奶源大戰的激烈程度或許還會升級。
距離告別2021還有不到2個月時間,從財報來看這17家乳企有的扭虧為盈,有的實現持續增長,強者碰撞之下,未來各乳企間差距或許越來越大。無論如何,奶粉圈期望各乳企能抓緊最后時間做好沖刺,同時也要做足布局,繼續深耕市場,為新一年給自身、給股東、給市場交出滿意的答卷做更充分準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