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國家食藥監總局召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新聞發布會,公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九條細則,對干濕法復合工藝、質量安全以及原料和生產環節做了全新以及更加細致的規定。
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關系下一代健康成長,牽涉社會各階層的敏感神經。此次國家食藥監總局出臺“嬰幼兒配方乳粉新細則”,從生產工藝、原輔料把關、論證程序、質量追溯等方面入手,提升準入門檻,嚴格監管措施,響應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奶粉質量安全新期待,也為提升國產嬰幼兒奶粉質量提供源頭保障。
毋庸置疑,國產品牌奶粉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在質量檔次上,國產品牌奶粉絕大多數產品為中低檔次,產品同質化嚴重,添加成分集中在鈣、鋅、鐵、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在生產工藝上,國產奶粉產品各成分穩定性與進口奶粉相比還有差距,產品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在產品成分標識上,國產嬰兒奶粉大多只能標注范圍值,而進口產品則標注準確值。此外,國產嬰幼兒奶粉在沖調速溶性和口感上也較進口奶粉遜色。國產嬰幼兒奶粉質量檔次低下,關鍵還在于沒有建立形成一套精細的生產質量標準以及部門監管標準,生產質量標準彈性空間大甚至標準模糊,不僅導致奶粉企業粗放式生產,也使得監管部門實行了“粗放式監管”。
“細則”即便有些遲來,但也不失為亡羊補牢之舉。無論國內奶粉生產企業還是監管部門,都應以此為契機,拿出壯士斷腕和刮骨療傷的勇氣與魄力,切實提高奶粉生產質量與監管水平。“細則”將敦促奶粉企業由粗放經營轉向精細生產,這意味著企業生產成本相應抬高,會不會有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質量標準上偷工減料、于質量環節上投機取巧?監管部門務必與時俱進,嚴格按照“細則”標準監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