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各大電商紛紛亮劍母嬰市場,價格戰激戰正酣。謀定而后動者有之,被迫應戰者有之;豪擲重金者有之,玩弄噱頭者有之……從起初的紙尿褲、奶粉,到輔食、洗護用品,戰線越拉越長。
價格戰無疑是一種有效吸引眼球、炒熱電商的方式,但這并不意味著實力與榮耀。換句話說,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斗。價格戰不可能是持久戰,當喧囂落幕,消費者回歸理性,影響消費抉擇的最終是電商的綜合服務能力。
跨境之爭,跨境電商急不可耐
與其說這一輪電商母嬰市場價格戰是大佬們心照不宣的角力,不如說是電商領域應運而生的惡戰。
跨境電商被認為是電商領域的最后一片藍海,而在過去的一年,老牌電商平臺也好,新生勢力也罷都已將觸角伸進這一領域。在天貓、京東、蘇寧等業界大咖的光環下,新興的西游列國等都在尋找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他們蟄伏已久,迫切需要通過價格戰這樣的肉搏來獲取更多的眼球。至于為什么這次價格戰爆發在母嬰市場,理由就顯而易見。跨境電商的優勢在于強大的供應鏈,進口尿片、進口奶粉的價格戰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供應量。而母嬰市場產品標準化程度高,貨源供應充足,在這一領域發起進攻。
此外,時代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必然的契機,當下,80后與90后正步入成家立業的階段,中國正迎來一輪極具購買力的“新生兒經濟”。根據研究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嬰童產品消費大國,中國0-12歲的嬰童人數高達兩億。近幾年嬰童市場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2015年嬰童市場將達到兩萬億元規模。強勁的剛需,讓母嬰市場成為電商領域的兵家必爭之地。
喧囂落幕,價格戰如風聲過耳
當跨境電商以價格戰的形式逆襲母嬰市場,意味著境內傳統電商難以再高枕無憂。一大波跨境電商的崛起,印證了消費的風向標。如今,80后與90后媽媽已經成為整個母嬰電商的主要消費動力,他們個性化的需要和對品質的追求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最新動態。
然而,價格戰并不能代表實力與榮耀。價格戰實際上是在破壞商業規則,因為要突破品牌商的價格管控,甚至可能會滋生更多的市場亂象。價格戰或許能夠讓電商一夜成名,卻不是制勝法寶,更不是長久之計。
更為重要的是,走垂直化經營思路的電商平臺其實并沒有太大的競爭力。跨境電商除了略勝一籌的垂直供應鏈之外,并沒有可圈可點之處。而未來,隨著母嬰電商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思維將進一步嵌入其中,構建母嬰綜合體將成為電商發展的新趨勢。因此,充分利用互聯網化平臺,將整個母嬰以及周邊產品做一個平臺性開發,一次性解決80后90后媽媽的所有問題,并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化的服務和個性化的服務,這才是成熟的電子商務母嬰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