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奶粉質量安全,行業監管部門一再念緊箍咒。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官網上發布后,便引起行業人士的激烈討論,據了解,新政10月下旬就會落地執行,目前討論的焦點之一即是對乳粉企業配方、品牌的數量限制。
新規定指出:“同一企業申請注冊的同年齡段產品配方之間應當具有明顯差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可選擇性成分應當相差6種以上,并有科學依據證實(方案一);同一企業申請注冊的同年齡段產品配方之間應當具有明顯差異,并有科學依據證實,每個企業不得超過5個系列15種產品配方(方案二)。”
“這對國內奶粉生產企業的影響會非常大。”中國乳業俱樂部發起人、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雷永軍直言。他進一步分析說,“這對國內中小型奶粉生產企業會有很大影響,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多品牌多系列操作,而大企業一般采用兩三個品牌操作,因此影響有限。”
目前,中國羊奶市場上有近300多個品牌,羊奶粉的主要產地陜西獲得國家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生產資質的企業只有18家,這無疑表明了中國羊奶企業的多品牌經營策略,一個生產廠家有十幾個品牌很是常見,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年 有眾多企業調整戰略,展開多品牌經營,有的企業甚至剛剛配方備案結束,繳納了數百萬的檢測費準備在9-10月的旺季上市。此種經營戰略逐漸成為中小企業的經營常態,各品牌在不同地區逐漸打開羊奶市場,擁有一批固定的消費者,在乳業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
乳業新政是一把雙刃劍,乳業新政一出,這些中小企業無疑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歷經艱辛打開的市場也必然不復存在。中小企業被迫退出競爭,眾多羊奶品牌消失,乳業市場出現空缺,而此時的蒙牛、伊利等大型企業自然成為這場博弈的受益者,不費吃灰之力就可搶占大片市場。如此看來,為保證奶粉質量的乳業新政,將成為蒙牛、伊利等大型企業搶占市場的利器,此舉不由的讓人聯想到,傳言的新政是在整頓市場,還是在為國企乳業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