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新零售背景下,母嬰店如何打造私域流量?
- 2021-02-27·店長管理 | 門店管理細則!(建議收藏)
- 2021-02-27·銷售冠軍接待顧客的8大方法,看看你差在哪兒?
- 2021-02-26·母嬰店年后招人也要“搶”?留不住都是白搭!
- 2021-02-26·顧客最討厭的四種店員,看看你店里有沒有?
- 2021-02-26·想讓顧客回頭,首先要做好這些細節!
- 2021-02-25·店長五大管理體系
母嬰消費類公司業績待提升
今年以來,母嬰市場創業端和消費端均表現火爆,但涉及母嬰消費的多家上市公司出現產品銷量下降或業績虧損。其中,金發拉比(35.80 -0.67%,買入)上半年營收下降5.51%,嬰幼兒奶粉巨頭貝因美(11.73 +0.17%,買入)營業收入下滑23.2%。新渠道的擠占、進口品牌的沖擊和奶粉新政的影響,讓紅火的母嬰經濟沒有在上市公司經營方面得到充分體現。業內人士認為,奶粉新政短期造成行業競爭加劇,隨著集中度的提升,龍頭企業將搶占更多市場空間。
集中度有望提升
奶粉是嬰兒撫育過程中花費較多、市場價值較高的部分。貝因美作為國產奶粉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今年上半年卻遭遇巨虧;乳業巨頭伊利股份(16.11 停牌,買入)的奶粉銷量也下滑超過20%。業內人士認為,其主要原因,一是國際奶粉價格處于低位,導致進口奶粉增加,擠占國內奶粉銷售空間;二是新的奶粉注冊制度頒布,大量中小奶粉企業將退出市場,基于出貨減少損失的考慮,大量中小企業選擇在此之前低價出貨,短期造成行業競爭加劇。
隨著奶粉配方注冊制10月1日起實施,業內人士認為,小牌雜牌奶粉清庫存有望在2016年三季度至四季度處理完畢。同時,“洋奶粉”進口趨嚴,2018年起未經注冊的海外原版配方奶粉將不能進入國內市場銷售。分析人士預計,配方注冊制將清理出200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
為扭轉虧損,貝因美自去年11月開始,通過信貸支持向經銷商壓貨,并開始梳理渠道,由經銷商轉變成代理商模式,2016年把對代理商和終端門店的管理作為重點。新產品開發方面,貝因美向3段后延伸,推出4段兒童牛奶,將配方奶粉加水復原成牛奶后,用利樂包裝解決保存和攜帶問題,瞄準大月齡幼兒的外出市場。興業證券(7.70 +0.00%,買入)指出,公司通過穩定并下沉渠道,有利于爭奪小牌雜牌奶粉退出后騰出的三四線市場空間。
伊利股份旗下嬰幼兒奶粉有伊利金裝、伊利倍冠、金領冠、金領冠珍護、托菲爾5個系列產品。業內人士認為,伊利的子品牌數量少,在品牌方面受奶粉新政影響較低。且伊利作為國內龍頭乳企,將受益于行業集中度提升,未來有利于其提升市場份額。
三元股份(8.06 -0.49%,買入)開始在嬰幼兒奶粉市場發力,其主打恩系列和愛系列,近三年來嬰幼兒奶粉收入分別同比增長99.5%、101.88%和10.5%。
母嬰長產業鏈待開發
除食品外,服裝、母嬰零售、嬰幼兒洗護也是母嬰產業鏈的重要環節。近年來,產后保養、產后瘦身等新興消費開始進入新手媽媽的消費計劃,辣媽經濟等待發威。
報告顯示,80、90后媽媽們在關注奶粉等必備用品的同時,還會注重孩子與自身的打扮,從而催生了對童裝、親子裝等更大的需求。9月30日,童裝企業金發拉比公司公告,擬通過旗下子公司拉比母嬰(香港)有限公司出資2.25億元參與認購亞太國際婦嬰童產業基金份額。公司表示,此舉意在借助海外團隊,將海外優質品牌和服務引入國內市場,拓展品類形成多品牌集群,優化目前以衣服棉品為主的產品結構,引入孕婦用品、童車、食品等多個品類,以剛需高頻次產品帶動低頻次高毛利產品,將嬰兒穿用相關的產業鏈開發向深度延伸。
母嬰零售渠道方面,因產后不便及攜帶嬰兒等原因,不需出門的母嬰電商受新媽媽青睞而發展迅速,2015年已占到嬰幼兒童產品總銷售額的23.7%。易觀國際預計,2016年中國母嬰用品網絡零售交易規模將達到3020億元。
蘇寧云商(11.09 +0.18%,買入)2013年收購在線母嬰零售品牌紅孩子。在其公布的2016年戰略中,將開設40家大型實體綜合店,計劃未來三年總店面數超150家;同時,推出蘇寧紅孩子母嬰生態圈服務3.0,服務包括育嬰顧問、專家講堂、自營服務站母嬰育嬰師、育兒節目等。公司計劃以O2O全渠道戰略為核心,打造購物、服務、游樂一站式體驗。
羅蘭貝格發布報告稱,嬰幼兒洗護市場是整個嬰童業發展最為穩健的一支,其中嬰幼兒護膚類、洗沐類的發展最為突出。上海家化(28.14 -1.44%,買入)推出的“啟初”嬰幼兒洗護品牌主打高品質與安全性。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啟初”嬰兒面霜的市場份額從4.5%增長到6.9%,二季度排名全國嬰兒面霜第二名,僅次于強生。但從品牌認同度看,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報告顯示,國產品牌相對于強生、貝親等國際品牌仍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