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人口出生率的一路暴跌之后,二胎終于在2011、2013年和2015年用三段式節奏放開了限制,隨之而來的就是逐漸火爆的孕嬰童市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滿一年之際,業內預計,在二胎政策和消費升級的雙重刺激下,母嬰整體產業規模將突破兩萬億元。
二胎生育紅利帶來超兩萬億的市場蛋糕,記者從國內知名第三方數據機構獲悉,預計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兒成本逐年上升,中國母嬰行業保持高增長態勢,2017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將近2.7萬億元。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滿一年,據全國婦聯最新調查顯示,相對東部地區,西部城市不愿生二孩的家庭比例只有44.7%,二胎生育意愿相對強烈。
業內認為,二胎政策和消費升級的雙重刺激下,母嬰市場迎來爆發性發展。分析師荊曉蕾分析說:“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落地滿一年,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生兒數量的增長。關鍵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年輕父母的消費行為較PC時代已發生巨大變化,社交和娛樂元素不斷滲透到網購行為中。用戶對質量、價格、服務等需求均有所提升,使原本競爭激烈的母嬰市場進入一片紅海之中。”
2012年之前是母嬰產業的探索期,而2013年-2014年為啟動期,2015年-2018年則為高速發展期。據母嬰商情網統計,國內母嬰行業從2008年步入發展車道,不少為人耳熟能詳的零售品牌也都是在此前后開始蓬勃發展,而它們多采用加盟模式在全國掀起母嬰用品的開店熱潮。但是到了2013年前后,大部分加盟店都難逃脫離品牌的結局。
不過,伴隨著二胎紅利帶來的萬億級“蛋糕”和互聯網零售的火熱,孕嬰童市場又開始重新進入資本視野。如今,在網紅經濟下,“母嬰社區、社群+內容+電商”成母嬰產業新模式,并且一定程度上了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圣元、太子樂、飛鶴等國產知名奶粉品牌紛紛推出明星產品,根絕消費者需求細分,打造個性化優勢品牌。
據悉,目前,與母嬰APP用戶強關聯的領域有醫療健康、跨境電商、美食社區、家居家裝、家政服務、特賣電商等,其中健康醫療、跨境電商是用戶最強項領域。而從用戶性別看,母嬰APP用戶女性占比達80.7%。莫岱青認為,“一般這類APP模式從社群起家,社群分享這塊優勢比較強,但電商這塊相較而言會弱一些,所以這類模式還需要再磨合。”
規模化、多元化的沖擊讓不少個體小店難以招架。記者走訪發現,市面上數十平米的小型孕嬰童店面有不小比例,而這些店鋪出售的的商品種類也相對單一。前述孕嬰童連鎖品牌的趙姓負責人表示,規模較大的孕嬰童店面,都不只有出售商品這一個盈利渠道。像配套的兒童游樂場、游泳和洗澡等,除日常維護費用,帶來的都是純利潤。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消費意識、育兒理念、健康觀念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更舍得花錢購買品質好、健康安全、有品牌價值的母嬰用品,并享受店家優質的售后服務。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孕嬰童行業在逐步進行規模化、連鎖化“洗牌”的過程中,也將會推出“一站式”的配套服務模式:在一家母嬰店里,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奶粉、床椅、玩具、服飾、保健品、喂養用具、輔助食品、圖書音像、媽媽用品等商品,寶寶還能享受到游玩、撫觸、游樂等等一站式服務。
個性化電商平臺時期來臨,比拼的或許不再是平臺商品的種類是否豐富,更重要的是持續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深挖整個母嬰產業,不僅圍繞孩子的教育、旅游等,還要圍繞媽媽人群、家庭消費在不同場景的商品服務需求,擴充更多的品類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