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搶灘教育產業,不僅僅是因為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更因為其弱經濟周期性的特點,因此成為當前內地經濟結構下,少數幾個無需擔心產能過剩的行業。
大量的學生家長不僅希望子女能夠贏在起跑線上,還希望子女能夠贏在速度和加速之上,因此愿意花大價錢送孩子接受課外教育輔導。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背景、普通的職場人員,往往會選擇接受某些相關的培訓以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以此希望升職加薪,這也增加了人們對接受再教育方面的動力。
安永旗下教育諮詢機構帕特農的報告顯示,內地民辦教育主要細分板塊潛在市場規模達到280億美元,并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內地目前公辦和民辦教育的支出總額達到670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的14000億美元,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大約是15%-20%,高于紐約、首爾、香港等城市。同時,內地家庭生均民辦教育支出可達40萬美元。
政策利好與消費升級雙向驅動,千億級別市場前景,使得幼教市場成為投資風口,投資并購消息不絕于耳。2016年1月,貝聊獲B輪過億人民幣融資;4月,貝聊競品慧沃獲得復星集團、好未來等機構1.5億人民幣B+輪投資。參照2015年到2016年典型幼教融資案例不難發現:幼教領域資本搶灘序幕早已拉開。
一項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10月,一級市場幼教投資案例總計172起,2013年14起,2014年31起,2015年達到64起;2016年新成立的13家教育領域基金,5成明確布局幼教。這其中,A股上市公司威創股份成為幼教布局的先行者,從2015年開始拉開幼教行業整合大幕。
在過去長達數十年的資本對教育產業的試水中,民辦學校從來不是一塊黃金寶地。上海尚德實驗學校的創始人姜曉勇曾經感慨,就盈利能力而言,辦學校遠比不上辦培訓班,而前者付出的投資所承擔的責任和進入門檻跟后者絕不能同日而語。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幼教,教育專業基金的興起,產業資本與投資機構競相涌入的背后,政策與消費升級雙向驅動,成為推動幼教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
學前教育經費的持續增加,全面二胎政策的放開,《民促法》允許在學前教育和民辦幼兒園領域設立營利性學校,加上消費升級市場下,高收入群體快速增多,80、90后父母群體收入增長的同時,對早期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且愿意為優質的教育內容付費。
一項統計顯示,幼教領域的市場規模,2016年在1600億,而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3000億的規模之高,顯然這個數字依然是保守數字。
早教市場需求,引來眾多創業者搶灘登陸,甚至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幼教,例如威創股份,近幾年大動作不斷,從2016年市場規模與覆蓋區域看,公司的全國布局基本完成,確定市場龍頭地位。
潛力巨大的中國幼教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機構,目前在國內,匯聚了如金寶貝(美國)、天才寶貝(美國)、悅寶園(美國)、創藝寶貝(韓國)、親親袋鼠(澳大利亞)等國際連鎖機構,早教行業整體呈現出呈現本土品牌和國際品牌共同促進,相互競爭的格局。
就幼教行業本身而言,現金流充足、利潤率高、行業監管空白以及行業市場集中度低、至今尚未出現大的品牌IP等特點,表明這個領域,未來定有獨角獸跑出來。
隨著我國“全面二胎”政策落地,我國生育率迎來了一波反彈。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我國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萬,比2015年增長了11%,總量上增加了191萬。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新出生人口中有45%的貢獻率是來自二孩家庭。
據估算,未來五年每年都將多出 200-300 萬的新生兒,相比近年來1600 萬左右的新生兒增長 15%-20%,對應著 2-3 年后適齡入園兒童(2-3歲左右)大量增加。可以說,隨著全國各地適齡兒童的逐年增多,收益的穩步上升,是投資和創業者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