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兩會已經圓滿落幕。全國人大代表、著名青年歌唱家譚晶結合社會實際,立足兒童、婦女切實需求,把兩會提案重點集中在兒童安全和母嬰室建設問題上,贏得社會一致好評。
針對這兩年頻發的校園霸凌事件,譚晶提出加強少年兒童的安全保護,讓兒童安全“五防”課程進校園的建議。而關于母嬰室建設問題,其實去年,她就提出了“關于城市公共場所建設和普及標準化母嬰室的建議”,今年她持續為此事奔走。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
關于兒童安全保護,譚晶建議將防校園暴力、防拐賣、防性侵、防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等 “五防”知識送進校園,讓孩子了解更多的安全防衛知識,減少傷害。為此,譚晶建議全面加強兒童安全教育、切實保障兒童權益已然成為關乎國家發展、推動社會文明和構建社會和諧的百年大計。
譚晶說,最近幾年,留守兒童問題引起大家的關注,校園暴力問題層出不窮,這是因為教育層面的某種缺失。兒童性侵、被拐賣案件頻發,而兒童對于安全知識的不足也導致兒童在自然災害面前不知所措。除此之外,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的意外傷害也在時刻威脅著兒童的安全。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不斷完善的法律體系對于加強兒童權益保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社會上還現實地存在著各種侵犯兒童權益的惡性事件。為此,譚晶代表提出五點提案建議。
1、結合現實狀況,在教育部新推行的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和修訂中,增加與兒童安全和兒童權益密切相關的教育教學內容。
同時,倡導義務教育階段各學校,結合各自具體情況,與相關部門、組織和社會公益機構、專業人士密切聯系,積極開展對兒童監護人(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實際監護人)關于兒童安全和兒童權益的教育,開展對有加害行為或加害傾向兒童的行為矯正、對受害和可能受害兒童的心理治理與輔導等,努力實現學校、家庭和兒童的多方合力,加強兒童在校園內外的安全。
2、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和吸引相關非營利社會公益機構進入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幼兒園、社區等與兒童生活緊密聯系的社會場所,通過開展公益課程等多種形式,彌補非義務教育階段兒童在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方面的教育缺失,從而實現兒童安全和兒童權益教育的全覆蓋。
此外,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和吸引相關非營利社會公益機構進入前述義務教育階段校園,充分發揮這些機構在相關課程研發、授課和互動等方面的開放、靈活和效率,與學校義務階段課程教育相互呼應,持續為城鄉兒童提供更加靈活、專業的安全和權益保障服務。
3、鼓勵各地政府及其教育部門、民政部門,衛計委、政協組織、文明辦、共青團組織、婦聯組織、殘聯等加強對相關社會公益機構的指導、監督和支持,切實充分發揮社會公益機構在關愛兒童安全和兒童權益方面的作用,多方合力,相互補充,建立多維、立體、綜合、高效的中國兒童安全和兒童權益保障服務全覆蓋體系,更有力保護兒童。
4、加大對危害兒童安全、侵犯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包括進一步推動“虐童罪”的刑事立法、擴大強奸罪適用范圍以加強對遭受性侵的男童保護、建立“性侵兒童”作案人黑名單、建立和完善良好的舉報和處置體系、建立更為科學的證據采信制度、建立兒童指紋和DAN數據庫等。
5、建立基層多部門合作聯動的兒童保護工作機制。2016年3月1日,中國首部《反家暴法》正式實施,該法第四條強調對未成年人遭遇家暴力給予特殊保護。為進一步推進反家暴法的實施,有必要借鑒我國打擊家庭暴力的法律懲治方式,在兒童家暴事件、校園暴力等方面嘗試提供“告誡書”,“人身保護令”等支持,建立基層多部門合作聯動的兒童保護工作機制。
同時,譚晶建議,“五防”教育可以借助相關的APP進行實施,使其更容易普及,APP可設置安全課堂、親子課堂、親子遠程互動、親子遠程作業、全套同步視頻課程等功能。
力推母嬰室建設
公共場合的哺乳難題一直困擾著中國母親,去年兩會期間,譚晶就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關于城市公共場所建設和普及標準化母嬰室的建議》,將建立母嬰室納入建筑標準的強制性規定,圍繞母嬰室建設制定專門的建筑標準,比如為哺乳室預留桌椅、換尿布臺的空間等。譚晶表示“我今年繼續為母嬰室建設呼吁,希望公共場所的母嬰室建設能夠取得更大的成果”。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國強表示,將積極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將母嬰室建設納入相關規范與城市建設規劃中,引導企業單位和公共場所設置規范化的母嬰室。并且,在譚晶的倡導和親自設計下,2016年7月國內間愛心無霾母嬰室也在大觀園瀟湘館落成。
談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這些年來的履職感受時,譚晶表示,要感謝部隊各級組織18年來的培養和關愛,“是部隊培養了我,我將帶著對部隊的感恩之心和優良傳統,深入生活,深入云南,深入民族邊遠地區,努力發現和傳播中國獨特的民族和民間文化藝術,更要為少數民族地區、為少年兒童培養藝術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