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尤妮佳發布財報:2016年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地域營業利潤223億日元,同比降低超過30%。
自1995年進駐中國以來,尤妮佳已在上海、天津、揚州3個城市擁有5家工廠。本著“在哪兒生產,在哪兒消費”的原則,尤妮佳近年來始終未停止在華擴產建廠。現在看來,這一策略遇到了一些阻礙。
這家日本企業發現,中國消費者更愿意不遠萬里去日本,或通過海外代購渠道買日本原裝的尤妮佳紙尿褲。
對此,尤妮佳社長高原豪久表示,2017年計劃通過做大市場來改善在華業務,將加大跨境電商的投入力度。
事實上,此前尤妮佳已加強了與國內頂級母嬰電商的跨境采購合作:據公開報道,2016年底,日本尤妮佳與寶寶樹美囤媽媽簽署跨境直采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初又與“年糕媽媽”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通過其日本供貨商直接向后者提供旗下產品。
對此,日化行業觀察員趙向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尤妮佳、花王在華建廠,采取“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策略,目的主要是降低成本。外資品牌面臨著巨大的成本控制壓力。原材料價格、生產設備、研發費用、渠道費用等都將會影響紙尿褲的生產成本。其中,高昂的物流運輸成本最高可以占到總成本的四成之多。如果在華投資建廠,就意味著最多可以減少40%的運輸成本支出。
但顯然,進口產品在國內消費者中更具口碑,尤其是紙尿褲這種敏感商品。在網上搜索尤妮佳、花王,立刻會出現海量的諸如《國產花王、日產花王如何辨別》技術帖,觀點是日本本土生產的質量較好。有些帖子還相當專業,對紙尿褲進行拆解,以區別內部纖維質量,或者倒上水,考察國產與日產商品的吸水性能。
業內人士認為,要改變消費者這一認知,企業需要保證國內產地商品的優良品質,并開展對消費者的認知培養。
而另一巨頭花王卻堅持推行本土生產策略,近日對外宣布,將加大在華投入力度。去年底和今年初,花王在合肥工廠和上海工廠分別增加了設備。
花王敢這么做,大概是因為有過去5年的業績打底。剛剛結束的和上海家化合作這5年里,借助后者強大的經銷網絡,花王中國的銷售額實現了較快的增長。為吸引經銷商繼續合作,花王還出了優厚的經銷政策,打算加大廣告投入力度。但業內人士認為,花王畢竟是靠家化的渠道起來的,拋開這些自建渠道,后續發展如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