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技報道】近日,母嬰APP“親寶寶”聯合艾瑞數據發布了《2017中國母嬰家庭人群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根據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18年年末,中國母嬰家庭群體規模將達2.86億,同時人口紅利和移動化趨勢促進了母嬰App的高速發展,移動端滲透率快速提高。
親寶寶創始人兼CEO馮培華認為:隨著爸爸和祖輩人群的育兒參與度的進一步提升,圍繞寶寶成長,配合挖掘家庭內的消費和服務需求,母嬰app的服務半徑可以從母嬰服務擴展到家庭服務,想象空間很大。
母嬰經濟崛起 移動端消費成趨勢
2013年,單獨二胎政策放開后,中國人口出生率呈現明顯增長。艾瑞分析認為,2015年的全面二胎政策將促使30歲以上人群的生育率再次上升,同時隨著中國第三次嬰兒潮人群(1986-1992年出生)進入生育高峰期(25-34歲),生育率均超過40%;中國人對金猴寶寶和金豬寶寶存在偏愛心理,生育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預計到2018年,出生率將攀升至12.81‰。這些數據表明新一波出生高峰到來,母嬰家庭人群規模進一步擴大。
同時,伴隨著育兒理念和消費理念的不斷升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決策,除了媽媽的主要參與外,更多家庭成員逐漸參與其中,并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艾瑞咨詢認為,預計到2018年年末,中國母嬰家庭群體規模將達到2.86億,與2010年相比,增長21.2%。伴隨著家庭決策結構不斷優化和母嬰家庭人群迅速擴張,母嬰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艾瑞移動網民行為監測系統mUserTracker的監測數據顯示,從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母嬰類App的月獨立設備數從4384.5萬上升至7468.5萬,整體漲幅超過70%。此外,母嬰類App在移動端的滲透率從4.6%攀升至7.0%,并兩次出現峰值7.8%。人口紅利和移動化趨勢促進了母嬰App的高速發展。其中,作為母嬰行業頭部代表App之一的親寶寶,月獨立設備數達到了1051.3萬。
目前,與購買其他品類相比,母嬰家庭通過垂直平臺(母嬰電商平臺、母嬰App自帶商城、微信公眾號內設微商城)購買母嬰產品的比例相對較高,達到28.0%。
而馮培華從2013年開始便布局母嬰市場,對市場前景很看好:“母嬰家庭人群市場增量很快,國內4+2+1或者之后4+2+2的家庭形態是主流,圍繞孩子和家庭的成長衍生的需求,服務好這一批人,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用戶三大使用動機 整體期待度將提高
馮培華表示,在眾多的母嬰app需求中,記錄成長、家庭內分享動態、獲取母嬰知識是排前三的母嬰App使用動機,其中,記錄成長占比最高,達到86.8%,家庭內分享成長動態占70%,母嬰知識獲取占69.8%。從這個數據來看,記錄成長和家庭內分享是剛需,曬的最主要對象是家庭親友。
90后父母比起長輩來說,更喜歡在母嬰App里分享孩子動態,這部分父母占比超過80%。與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相比,祖父母/外祖父母們更喜歡通過微信、QQ等社交關系一對一地分享孩子動態;微信及朋友圈也是常見的分享途徑,占比大概在40%到50%左右。
而親寶寶是母嬰工具類中,面向母嬰家庭人群,提供私密親子空間,成長記錄服務的App。從我們自身的發展來看,母嬰家庭App模式有3大優勢。
首先,面向母嬰家庭人群,比起聚焦媽媽+孩子,人群基數更大,市場可挖掘潛力更大。以家庭為單位,在目前國內4+2+1和4+2+2的家庭結構下,隨著爸爸和祖輩參與度的提升,親寶寶圍繞孩子成長,可以充分挖掘家庭內和成員間的需求,從原本的母嬰服務拓展到提供家庭綜合服務的平臺,有很強的可塑性和延伸度。
第二,家庭成員們在空間中沉淀的記錄內容,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形成壁壘優勢。大家在親寶寶記錄的越久,沉淀的內容越多,跨平臺轉移的成本越高,越不容易流失。用戶粘度和留存表現好。
第三,在廣告投放上更具優勢。相比原有單一女性消費人群,親寶寶可以觸達更多的家庭成員,可以根據不同家庭成員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商品推薦,從而產生更好的廣告效果。隨著母嬰消費和家庭消費中,爸爸和祖輩參與度的提升,這一優勢將會更加凸顯。
據了解,隨著大家安全意識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親寶寶,用家庭私密親子空間記錄分享孩子成長。馮培華表示:“從用戶照片數量來看,我們平臺目前用戶上傳照片量已經有超過15億張,每天上傳數量超過300萬張。”
對于母嬰app的發展前景,馮培華認為:28效應會更加明顯,優質的資源和用戶會更加集中到能夠提供更好服務和用戶體驗的行業頭部App。對于母嬰App行業來說,用戶對行業的整體期望度高,而且接觸并使用母嬰App最主要的途徑是口碑,這個現象會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