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乳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目前已邁入奶業大國的行列,不過就如何成為奶業強國、實現奶業高質量發展而言,國內乳企依舊在路上。在這充滿挑戰的道路上,上游養殖乳企持續承壓、養殖加工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舊嚴峻。當前國內牧場正面臨投資大、周期長、融資難、財務費用高、環保壓力大等諸多難題。在此背景下,奶業發展上下游利益聯動、下游企業幫扶上游企業“渡過難關”正成為行業內的共識。
近段時間,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2019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提出:“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升級改造中小奶牛養殖場,實施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升行動。”為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加快中小奶牛場提升改造的步伐,有效解決原料供需矛盾,探討我國農牧區乳業發展的方向,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于3月27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農牧區乳業發展及2019年一季度全國原料乳供需形勢研討會”。農業農村部、內蒙古畜牧總站、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全國生鮮乳監測監管系統、北京市飼料監察所、中國農業大學、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各地奶業協會、北京奶牛中心和伊利、蒙牛、光明、現代牧業、三元、新希望等乳企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開幕致辭
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奶業處孫永健主任表示,在看到當前奶業生產形勢良好形勢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奶業振興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成為影響奶源穩定的深層次因素。生鮮乳易腐難存、需要即時加工,養殖與加工之間應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關系。奶農與乳企是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作為市場主體,乳企和奶農都追求利益化,可以理解,但作為管理部門,更關注公平合理的行業秩序,更關注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 孫永健就密切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構建和諧生鮮乳收購秩序提了四點建議:一是奶價要公道;二是收奶秩序要規范;三是充分考慮奶農盈利能力;四是質量檢測要公平。
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奶業與畜產品加工處處長馬金星:結合奶源生產,馬金星就當前較為緊密的兩項工作向大家做一介紹。一是DHI(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二是種,公認的良種對奶牛養殖的貢獻率是40%。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提出“農牧區乳業”轉型升級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奶畜飼養應與環境條件、資源條件相適應。農區倡導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牧場、合作牧場,就地就近解決優質飼草飼料供應,以降低養殖成本,降低原料奶價格。草原型奶牛飼養模式要變天然放牧、粗放管理,為棚舍飼養、精細化管理,采用科學飼養方法,提高產量,提升質量,縮小淡旺季。
二、倡導乳制品加工企業與奶畜養殖場發展“縱向”聯合。結成緊密經濟聯合體,降低奶畜養殖企業風險,保證加工企業奶源供應,以產業鏈的優勢增加抗風險能力。
三、倡導“農牧區乳業”與“城市乳業”之間的“橫向”聯合。把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疊加”在一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雙贏。
四、盡快優化產品結構。轉變以乳粉為當家產品的單一產品模式,堅定地發展液體乳生產。
五、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有條件的企業應大膽走出國門,到資源優勢國家建設生產基地,生產國內市場短缺的產品、成本高的產品。如:干酪、乳清制品、奶油等。
專家授課
國際奶業戰略和技術研究中心 周鑫宇
國際奶業的動態對于國內奶業市場發展存在著影響和波動,周鑫宇從五個方面細致闡述了2019中國奶業的情況以及未來發展需要面臨的挑戰。
就國際奶業動態來看,8個主要的乳制品出口國同比在增長,奶業發達國家消費量并沒有增長,但是奶產量是增長的,而這些增長的產量都去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國內市場受國際經濟的影響很大,國內奶業應該重點關注新西蘭奶業的變化。
2018年1-10月全球牛奶價格指數是34.8 USD/100kg ECM,同比下降6.3%,有延續下降的趨勢;飼料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再看,歐盟脫脂粉干預庫存的情況,還有一部分在清理,對于國內奶業來說會有影響,但是和新西蘭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未來一年主要的出口地區的原奶產量將繼續持續緩慢的擴張,而就未來12個月展望來看,不確定性在日漸增大,全球主要出口地區未來12個月原奶產量預計低幅增長;全球需求平穩,但面臨不斷增大的不確定性,例如貿易戰、美元強勢、油價;中國關于滅菌乳中使用復原乳的國標修訂如果通過執行,將對中國未來全脂粉進口造成壓力,對國內乳業上游則是利好奶價信號則會成為影響原奶生產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全國生鮮乳監測監管系統 梁海軍博士
全國實行原料乳生產經營許可證監督管理政策之后,有了顯著的成效,對于原奶質量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梁海軍表示,2018年生鮮乳抽檢合格率99.5%,連續9年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奶站和運輸車全部實現信息化監管,奶站從1.3萬多家減少到4540家,運輸車從5627輛減少到4980輛;連續10年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和專項整治 成效,累計抽檢20.1萬批次,抽檢指標從6項增加到 19項,覆蓋全部奶站和運輸車,覆蓋所有違禁添加物。
2019年專項整治重點將在于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許可及監管情況、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監測信息化情況、加強規模奶牛場生鮮乳許可證發放管理、生鮮乳收購許可證、準運證明規范問題等方面開展。
上海市奶業協會副會長 宋慧亭
生鮮乳價格(下稱奶價)形成機制問題在我國奶業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是大多數兄弟省市至今未能破解的難題。有效的奶價形成機制和調控機制,奶價的合理與否,它關系到廣大奶農的生計,也關系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是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的具體舉措。20多年時間里,上海奶協組織專家和農工雙方,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精神,不斷完善和優化生鮮奶質量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了與價格掛鉤的生鮮奶質量管理辦法。上海生鮮乳價格協商過程和方法,他強調,確立“原料奶價格形成機制和實施方案” 在進行價格協商之前,必須先出臺這個實施方案。
原北京奶牛中心DHI負責人 周玉虎
周玉虎介紹了DHI在國外的進展,在奶牛發達國家,DHI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服務體系,最早應用于50年代。美國、加拿大、荷蘭、新西蘭、以色列等國家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加拿大70%的奶牛參測DHI;以色列90%的奶牛參測DHI;荷蘭80%的奶牛參測DHI;新西蘭70%的奶牛參測DHI。
DHI項目通過國際支援項目引進到中國,在國內市場也逐步開展起來。對于行業發展來說,DHI項目非常有意義,它可以提高牛場生產管理水平,提高產奶量,降低體細胞數,提高牛場整體經濟效益;提高奶牛育種的可靠性,為后裔測定提供數據支持,成功選育優秀種公牛;保障奶牛健康和乳制品安全,為牛場提供大數據支持;提供公正、科學、準確的第三方檢測數據,保護牛場利益。
奶源代表商議結果
經過一天的討論和交流,會議最后,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結合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總結到:
第三方檢測機制勢在必行,建議推行生鮮乳地方指導價和生鮮乳收購第三方檢測,保障購銷雙方的合法權益,減少乳企和奶農兩方的矛盾。
希望各地借鑒上海奶價的協調機制,保證企業和奶農雙方的利益。
建議國家實行旺季奶粉收購政策。
“農牧區乳業”要改變發展模式,優化產品結構,發展縱向與橫向聯合。結成緊密經濟聯合體,降低奶畜養殖企業風險,保證加工企業奶源供應,以產業鏈的優勢增加抗風險能力。倡導“農牧區乳業”與“城市乳業”之間的“橫向”聯合,把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疊加”在一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發揮農牧區的優勢。
養殖與加工之間應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關系。奶農與乳企是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雙方友好和諧發展,才能有中國奶業的振興。
來源:乳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