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一直希望,母嬰營養品趕上風口后,門店可以從三四個點的銷售占比上升到十個點甚至更高,但通過近期對華中、華東的走訪反饋來看,除了小部分進口營養品占比極高,大部分渠道仍然很難做到10%。
也就是說,傳統母嬰渠道只是感受到了營養品帶來的變化,亦或開始重視營養品,并沒有以營養品的發展特點為基點,真正地為門店做設身處地的思考。
那么營養品在母嬰渠道呈現哪些主要的發展特點?
一、消費觀念的變化。這里談消費觀念是指向消費者痛點根本的變化——消費升級。例如從前生活條件差,大部分寶媽備孕的選擇就是吃葉酸,葉酸多少錢?十塊八塊錢一瓶。現在寶媽從懷孕開始,會服用大量的高品質營養品,如幾百塊的DHA。
實際上,包括備孕的營養品在內,所有營養品都是一致的變化:是提升生命質量和生活品質的“新日常”。而能把營養品當做“日常”來吃的消費者,更在乎產品的長期質量,對價格的敏感度自然不是很高,這對門店來說無疑是個機會。
二、消費人群的變化。消費者的年齡跨度變得越來越大。看看中老年奶粉,再看看中老年營養品,前者在門店“冷冷清清”,后者每日騙局頻傳。老年人以及亞健康年輕人對營養品的需求有目共睹。
而從嬰幼兒到兒童再到整個家庭的營養品消費中,“媽媽”多半是其中的核心決策角色,單從這一點看,母嬰渠道在營養品衍生的家庭經濟中占盡先機,渠道可以從消費人群的變化中獲得增量。
三、高毛利、高增長。營養品還為門店帶來了快速增長。因為營養品原來的占比很低,所以提升空間很大,不少掙扎在“死亡邊緣”的夫妻老婆店因為做營養品而重煥生機;而和奶粉相比,營養品的高毛利早已是業界共識。
四、營養品企業不集中。營養品為什么高毛利?因為營養品是一片藍海,各大企業爭相布局,還沒有哪個企業能在母嬰渠道“一夫當關”。或者說,母嬰營養品的領導品牌很少。比如益生菌市場,魚龍混雜,大多數企業仍在積極拓市,渠道獲得高毛利是市場競爭下的必然結果。
舉個栗子,去年北京某展會有一益生菌產品,什么也不問,直接給出五塊錢的拿貨價,說“回去賣個七八十就行”。
五、營養品有風險,選品需謹慎。試問,你敢賣五塊錢的益生菌?目前母嬰營養品的政策尚不明晰,隨時有可能像奶粉注冊制一般,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屆時那些不規范的營養品,勢必會退出市場。要規避風險,渠道如何選擇營養品是當年面臨的最嚴峻的課題。
六、產品有主打品牌,但并非全部暢銷。門店里的營養品,不可能所有產品都是爆款,也不可能只放一個單品,那樣無法獲得消費者的關注。所以做一個系列的營養品,其中有一到兩個爆品才是首選,這樣能夠帶動一個品牌的銷售。
七、山寨率很高,回頭率很低。營養品的山寨就像盜版音像制品一樣,從來都是屢禁不止。而營養品的復購率很低,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的習慣——營養品通常不是吃完的,而是放置到過期,或者吃到一半就扔掉了。
八、做營養品需重視培訓。渠道的產品太多了,接下來的營養品競爭,絕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專業度的競爭。營養品涉及繁雜的營養健康知識,對導購的要求很高,還是比較難賣的。
正因如此,一個團隊的專業性需要通過營養品培訓培養出來。如果一個團隊賣營養品非常厲害,對奶粉、輔食等母嬰部類的銷售又有什么壓力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