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對大乳企的鯨吞蠶食,留給中小品牌可發展空間越來越少,市場格局似乎已經定型。我們不禁思考,在馬太效應加劇的現狀下,潛力乳企還有突圍的機會嗎?
馬太效應下,仍能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行業集中度越高,意味著整個市場競爭格局越固化,龍頭企業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擁有突出的競爭優勢,市場地位較難撼動,留給潛力乳企的生存空間也越少。
據2019年國際奶粉行業集中度(CR3)圖表可以看出:美國奶粉行業集中度最高,為90.5%;我國香港的市場集中度為65%;我國大陸奶粉集中度最低,為34.1%。可見,我國大陸奶粉市場集中度遠低于香港和海外市場。對我國潛力乳企而言,集中度相對較低,意味著市場還有較強的競爭活力,具備很多可發揮的空間和機會,來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滲透率。
(數據來源:Euromonitor、前瞻產業研究院、東興證券研究所)
其次,伴隨奶粉同質化競爭嚴重,細分品類迎來高速發展。據奶粉智庫網發布《2020年奶粉智庫微信公眾平臺用戶搜索關鍵詞數據報告》數據來看,在奶粉品類搜索關鍵詞中,羊奶粉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品類整體較為活躍,其次是有機奶粉和孕婦奶粉。這些細分品類在新需求的推動下越來越受消費者關注。同時,相對于普通牛奶粉而言,細分賽道上奶粉品牌數量相對較少,市場發展格局還不夠完善。這對于潛力乳企而言,布局細分領域,著手差異化競爭,深耕某一細分領域或許還有突圍機會。
細分品類或成發展突破口
可見,在后發布局與馬太效應下,潛力乳企很難從正面直接與大乳企競爭和抗衡。但在動態發展的市場格局下,挑戰與機遇往往并存,潛力乳企面對大乳企的爭相廝殺,如果能順勢抓住市場變革,還是有可能成為“后起之秀”,甚至還可能爭得一席之地乃至彎道超車。
就拿羊奶粉來說,作為目前較為火熱細分品類,佳貝艾特抓住品類差異、搶先布局、以配方、奶源優勢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一舉成為行業領頭羊;藍河乳業以綿羊奶粉的差異化打法,迅速切入羊奶粉市場,實現競爭突圍;蓓康僖則深耕母嬰渠道,基于接地氣的品牌操作在競爭中殺出重圍,嶄露頭角,被業內稱道為羊奶粉品類中的一匹“黑馬”。可見,潛力品牌從細分差異化突圍,并持續精準發力,也有明顯機會。
此外,還有較早向中國市場引進A2蛋白奶粉的新西蘭a2乳企,伴隨A2牛奶蛋白熱度攀升,一路躋身到知名乳企行列。以及在特醫領域,像圣桐特醫、貝因美等國產品牌也憑借前瞻性視野,打破雀巢等外資品牌長期占據國內市場特意市場的僵局,使國產奶粉在特配粉領域贏得了較多市場,也為行業人帶來了布局新方向。
在探究這些潛力乳企或是新品牌成功突圍的背后,我們發現了不少相似點。但最顯著的一點還是借助細分品類入局,布局差異化的市場戰略定位,憑借錯位競爭形成自身優勢。
切勿盲目入局,還需綜合考量
雖然,目前差異化細分市場是行業關注的熱點和方向,但不可否認的是潛力乳企入局細分領域其實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第一,細分奶粉相對于普通牛奶粉而言,“入局”門檻更高。如有機奶粉奶源的稀缺性和嚴格的認證;特配粉需要一定臨床經驗技術要求;A2需要基因篩查技術;羊奶粉脫鹽乳清原料需要找到穩定來源.....
第二,除了像羊奶粉這類發展較成熟的細分品類外,大多細分品類目前發展還不夠成熟。新品類增速固然較快,但同時也面臨著消費者認知度不夠或門店品類重視度不高,尤其是在下沉市場,更需要品牌投入較多的市場教育成本、營銷成本、時間成本。
第三,當下不管是兒童奶粉、成人奶粉又或者有機奶粉、A2品類,亦或羊奶粉滲透有機元素,市場差異化迎來爆發式布局,乳企差異化特征也將在一定時間內陷入同質化。因此,如何具體體現自身產品的差異化、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更是潛力乳企需要思考的一個核心問題。
不管潛力乳企是否切入細分品類搶占更多賽道,還是立足已有實力精耕市場,精準的自我定位和戰略布局,深度剖析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時機,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也期待更多乳企繼續釋放潛力,爭奪市場的的同時,也能助力行業邁上新臺階。
來源:奶粉智庫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