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朋友發來一段很感慨的話:1961年,蘇聯完成了人類首次載人航天;2021年,俄方擬用中國火箭發射飛船。神舟十二飛天,時代真的變了!
一晃,幾十年過去,奶粉的時代,也真的變了。
近日有品牌在受訪時表示,2020年,國產嬰配粉占比為54%,外資品牌占比降至30%多。國潮當打之年,國粉再度登峰造極境!如果是國粉經歷了10年沉淀獲取了崛起的底氣,那從崛起到領跑,我們僅僅花了3年左右的時間。厚積終于薄發,中資品牌顯然蛻變正在加速。
作為中國權威奶粉產業全媒體,《奶粉圈》試圖從歷史的廣度、行業的深度、發展的高度去梳理國貨奶粉21世紀以來發展的歷程和現狀,致敬國粉領跑之美,助力中國乳業的輝煌,并謹以此文與行業朋友們共勉。
第一階段(20世紀末-2015年)
野蠻成長,走向分水嶺
20世紀90年代,國家發布首個嬰配奶粉行業標準,由此作為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發端。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入市場,飛鶴、雅士利、三元、伊利、圣元等內資乳企開始涉足嬰配粉,惠氏、雅培、多美滋等國外品牌陸續進入中國,行業開啟了“野蠻生長”的黃金時代。
隨著奶粉消費人數增加、個體飲奶量增加和產品價格上漲共同驅動,2006年嬰配粉市場規模達到170億左右,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突破了100家。中國嬰配奶粉市場初步形成,國產品牌三鹿領頭,圣元、伊利、雅士利、完達山、南山、貝因美市場份額領先的局面,內資奶粉占據主體。外資雀巢、惠氏、達能、雅培、多美滋等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引領高端奶粉消費并嘗試向下布局中檔產品深耕中國市場。
事物的發展不會總是一帆風順,2008年9月前,國產奶粉勢如破竹,總體市場粉額進一步提升至60%,其中國產高端奶粉增速更快,但“三聚氰胺”事件,讓整個行業發展走向轉折,大量消費者開始轉向進口奶粉,外資奶粉品牌趁機漲價并搶占市場份額。國產奶粉市場份額開始下滑,資料顯示,僅2008年奶粉行業市占率前三企業就由此前的內資轉變為外資品牌,分別為達能多美滋(13.76%)、美贊臣(13.44%)、雀巢惠氏(7.33%)。
隨著消費升級和新生人口紅利的釋放,嬰幼兒配方乳粉規模大幅擴容,行業規模維持較快速增長,2009-2015年復合增速19%。總體上2015年奶粉市場規模達到750億,并出現了首個年銷售過百億的奶粉企業惠氏,同時,電商渠道快速發展,消費者能更方便快捷地購買到國際品牌奶粉,海淘奶粉受到追捧,外資奶粉市場份額在2015年高達60%。
內資品牌在這段時期退居三四線城市利用渠道推力深耕市場,可謂舉步維艱,但是也讓飛鶴、君樂寶、圣元等國產品牌借力母嬰零售搶占發展先機,加深下線渠道基礎,并且決心貫徹全產業鏈模式,將品質安全牢牢抓在手中,并摸索產品上將新鮮、營養、或者較高的性價比等特點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也有像圣元、健合、澳優、藍河等乳企則一邊布局國外優質黃金奶源資源,一邊實行多品類差異化戰略,例如佳貝艾特、藍河綿羊奶等今天的實力羊奶粉品牌就萌發于這個時期。
來今雨軒之后,風雨來兮,新潮浩蕩。
第二階段(2016年至2019年)
厚積薄發,鋒芒再現
戰勝非凡的挑戰,取得非凡的成就,必因非凡的舉措。
國家于2016年6月8日正式頒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要求2018年起奶粉配方未通過注冊不得在國內銷售,一個工廠最多有3個奶粉品牌和9個配方數量。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時期即將到來,2016年也成為一個新的轉折之年。由低谷重回市場高地,伊利、蒙牛、飛鶴、君樂寶、圣元、澳優等主流和更多腰部企業在質量升級、融合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做出了表率,推動國貨奶粉全面振興。
滄桑海田,發展還是硬道理!
為了從源頭推升奶粉質量,飛鶴、伊利、君樂寶、澳優、圣元優博、蒙牛雅士利、貝因美等越來越多的中資乳企堅持全產業鏈發展,一邊進行品類創新,滿足多元化消費者的需求;另一邊持續不斷的探索母乳營養,探索更適合國人的營養配方。中資奶粉所爆發出強大的內生力量,重新塑造消費者對中資奶粉的全新認知。
母嬰店作為專業的零售渠道,一直是國粉的強大支撐。中資乳企深入布局低線城市,建立了更深更廣的區域銷售網絡,采用深度分銷模式,更加加強對終端掌控力,也讓國貨品牌重點逐步從三四線城市進階為二三線城市。以往只銷售進口奶粉的孩子王已經上架了飛鶴、君樂寶等國貨奶粉。另外,除了線下母嬰店、傳統商超,電商平臺乃至跨境商店也逐漸成了國貨奶粉的“聚集地”。從“不賣”到“不賣不行”,新國貨通過品質和品牌的雙管齊下,讓渠道和中國媽媽實現了對中國品牌奶粉的信任進階。
2018年奶粉營收規模在10億級以上的企業有18家,出現了首個營收過百億的中資企業飛鶴,而伊利2018年乳粉營收也超過了80億,并成就了健合、澳優、君樂寶三個五十億級的乳企。這一階段,CR10的市占率從2016年的60%提高至2019年的76%,不過行業前十大企業中,雀巢、美贊臣、雅培、菲仕蘭的市占率持續下滑;飛鶴、君樂寶、澳優、伊利等內資企業市場份額逐漸提升,內資整體品牌份額觸底回升。而宜品、三元、藍河、貝特佳、和氏、百躍、雅泰、美廬等乳企也在大力向前沖刺,牛羊并舉特點明顯。
第三階段(2020年至今)
大潮既起,勢如破竹
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大大催化了奶粉市場的格局變遷。
代購渠道受阻+需求端消費者擔憂外資奶粉受疫情影響,“善用優勢,乘勢而上”可謂這個階段國貨品牌的精髓。
1、健全的供應鏈快速讓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雅士利、澳優、圣元優博、藍河、佳貝艾特、和氏、朵恩、蓓康僖、愛悠若特、優博剖蓓舒、美力源、百躍等品牌迅速啟動疫情應急機制,不僅抵抗住了疫情帶來的沖擊,還率先啟動送貨上門、營銷線下轉線上等舉措,取得了渠道快速復蘇,有力帶動終端銷售。
2、銷售模式變革,渠道賦能成重中之重。比如伊利、飛鶴、澳優、健合等乳企和全國各地優質大中型連鎖的戰略聯盟,聚焦當地“數一數二”的核心渠道,通過不同產品進行渠道滲透。為了更好的下沉市場,一些乳企利用服務的精細化、團隊的精細化來精耕渠道,媽媽班、戶外馬拉松、節假日主題比賽、孕媽才藝比賽等大小規模的動銷活動層出不窮,聚勢助推市場份額的提升。
3、在兩極化加速下,品牌打造與營銷運作變得越來越通暢。像飛鶴成為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嬰幼兒配方食品官方合作伙伴,高端化形象影響更廣泛的人群;伊利金領冠憑借2020線上年貨節的全域整合營銷,刷屏了不少觀眾的手機;優博聯動全棉時代、袋鼠媽媽等知名日用品牌,進行跨界營銷;藍河、蓓康僖、喜安智等品牌也紛紛加入官宣代言人的節奏中.....目前各大企業的品牌營銷方向已經朝著年輕化趨勢發展,用電視廣告、電梯廣告、母嬰垂直媒體、網劇、綜藝等更豐富形式為品牌影響力再度升級助力。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在飛鶴、君樂寶、伊利、圣元、澳優、藍河等中資品牌聯合之下,遇強則強,以飛鶴、澳優、健合為代表的中資品牌在過去幾年不僅牢牢把握住了渠道變化帶來的機會,取得存量市場中的增量,更是把握消費者代際更替帶來的一二線城市的機會。例如飛鶴已經突圍成為2020年北京嬰配粉市場銷售冠軍。奶粉智庫網每月奶粉熱搜榜活躍在前列的也多是中資品牌。“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在過去5年實現穩步增長,截至2020年領先國產奶粉份額已經超過領先外資奶粉份額。”歐睿信息咨詢公開表示。
往上走,每一步都很艱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奶粉圈建議乳企進一步強化供應鏈、優化品類、創新產品、革新品牌、精耕渠道,與渠道一起共克時艱、互惠共贏,構建更深層次的戰略同盟,形成根據地。
時代,真的變了
十年前,是國粉的黯然緘默,刺激了有志之士奮發圖強。
十年后,國粉重回領跑地位,背后是中國人的消費自信、產業自信、文化自信!這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也得益于每一位乳業人、奶粉人的砥礪奮進!
在科技創新,民族自信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奶粉力量正在浩浩蕩蕩地流動變遷,全面進化。從政策力推,到品牌共鳴,百億企業,再到國粉領航,世界五強,中國奶粉人一筆一畫勾勒的追夢藍圖,已化作大潮涌動,千帆競發的壯美畫卷。
新的征程已經開啟,在奶粉產業新發展階段,我們都是追夢人,也都是奮斗者,奶粉圈&奶粉智庫將繼續努力,服務于產業、服務于廣大消費者,鼎力助推更多中國奶粉品牌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謹以此文致敬所有中國乳企、乳業人!
接下來《國粉領跑》專題還將從數據、品牌、渠道等更多維度進行分析,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
1、品牌企業官網信息及相關宣傳資料
2、中泰證券《進擊的國產奶粉龍頭,護城河持續加深中》
3、光大證券《存量博弈,國產崛起——奶粉行業首次覆蓋報告》
4、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政府官網信息
5、奶粉智庫、奶粉圈全媒體內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