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新華社發文稱,專家提醒警惕配方奶粉營銷影響母乳喂養。今日開盤,A股、港股乳制品集體大跌。中國飛鶴一度暴跌9%,雅士利國際跌幅一度超6%,現代牧業、蒙牛乳業一度跌超5%,澳優盤中一度跌超4%。
一天一重拳,為三胎保駕護航。下一個是誰?
一切不利于生娃的行業都“危險”了?
8月5日,新華社發文稱,在中國營養學會5日召開的2021年世界母乳喂養周主題研討會上,多名專家表示,配方奶粉營銷是影響孕產婦選擇母乳喂養的一大原因,需要加強對母乳代用品營銷行為的規范。
在報道中新華社援引專家觀點,有幾個重點值得關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營養專家常素英指出,嬰兒配方奶粉市場營銷活動對母乳喂養會產生負面影響,孕產婦接觸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銷活動越頻繁,對配方奶粉的態度就越積極。“近幾年來我國嬰兒出生率呈下降趨勢,但是配方奶粉的銷量持續上升,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更多的媽媽選擇了配方奶粉喂養。”
常素英建議,通過強制性法規規范母乳代用品營銷行為,尤其是軟廣告等隱性營銷。同時,嚴格執行廣告法中關于過度和誤導性營銷嬰幼兒食品營銷行為的規定。
她還建議,通過擴大高質量嬰幼兒喂養咨詢服務范圍、實施工作場所家庭友好政策、加大母乳喂養重要意義的宣傳力度等行動,切實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
新華社刊文一出,部分奶粉從業者表示:“趕上世界母乳喂養周,這些東西年年發。”
但這次,恐怕不一樣。
從政策層面來看,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布;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三孩生育政策出臺;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全文對外發布,作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決策。決心和魄力可見一斑。
全力推進三孩生育政策,生、養、教各個領域都將受到重大影響。
7月一紙“雙減”政策落地,教培行業元氣大傷。繼補習班后,房產也遭“臨門一腳”,上海、廣州、杭州、北京等地相繼出臺政策調控樓市。
進入8月不到一周,一天一記重拳。
8月3日,新華通訊社主管主辦的《經濟參考報》發文劍指網游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A股和港股市場網絡游戲股集體重挫。
8月4日 新華視點發布《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一文,內容直指當前生長激素可能存在濫用等行為。5日,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兩家A股生長激素龍頭上市公司雙雙暴跌。緊接著兩家公司緊急做出回應。
股市反應往往最快。新華社刊文發布后,8月6日開盤,乳制品板塊集體大跌,中國飛鶴一度暴跌9%,雅士利國際跌幅一度超6%,現代牧業、蒙牛乳業一度跌超5%,澳優盤中一度跌超4%。截止午間發稿,多數乳業股依舊下行,蒙牛微漲。
整體來看,教育、房價、游戲……一切不利于生娃的行業都危險了。政策刺激下,下一步或許還有更多行業震蕩。
理性看待母乳喂養與奶粉行業
回到母乳喂養這件事。
事實上,我國母乳喂養率是在逐年升高的。隨著母乳喂養推廣和母乳營養知識的普及,一二線城市的母乳喂養率在不斷提升。
以北京市為例,衛健委公布的信息顯示,2019年北京市6個月內嬰兒母乳喂養率超過92%,純母乳喂養率為72.9%。
溫州市健康婦幼指導中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溫州市嬰兒6個月內母乳喂養率為91.12%,純母乳喂養率為61.99%,相較2015年分別上升了1.72%、3.4%。
這樣突出的表現固然不能代表全國整體現狀。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19年發布的《中國母乳喂養影響因素調查報告》指出,6個月以內嬰兒純母乳喂養率,大城市能達到35.6%;農村地區為28.3%,這與母乳喂養認知、當地支持促進母乳喂養條件氛圍、強化醫療機構產兒科服務有很大關聯。
對此,其實奶粉行業深有體會。出生人口下降以及母乳喂養率提升,直接導致一二段奶粉斷崖式下滑,三段成為嬰配粉競爭焦點。與此同時,從細分需求出發和延展消費者年齡段的產品線開始快速崛起,尼爾森數據顯示,針對3歲以上大童年齡段的配方奶粉實現了40%以上的快速增長,兒童奶粉的爆發就是一個例子。高端細分市場,如有機奶粉、羊奶粉、特配粉、A2奶粉等增長空間還很大,從嬰幼兒、兒童到中老年等全家消費也受到越來越多家庭重視。
官方鼓勵母乳喂養,一方面是確實對孩子有好處,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這是公認的事實,且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后堅持6個月純母乳喂養對其一生健康都有重大影響,例如針對越來越常見的嬰幼兒過敏問題,多項臨床研究顯示母乳喂養對降低寶寶過敏風險的有效助益正在顯現。另一方面,“中國奶粉價格偏高”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寶寶出生后僅奶粉這一項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昂貴的養育成本讓年輕人對于生育望而卻步。
從現實出發,奶粉已經是剛需產品。在實際育兒過程中,或許是沒有充足的奶水,或許是因為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很多媽媽不得不選擇母乳和奶粉混合喂養,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好奶粉才是硬道理。
無論未來政策指向如何,奶粉依舊是很多家庭的必需品,企業需要持續創新來滿足消費者更多需求,在這個過程中,監管也是一根不能松的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