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十年來的行業發展,尤其自從2000年以來,我國的嬰童用品行業發展迅速,呈現出一片大好局面,但嬰幼兒奶粉行業不容樂觀,洋奶粉的進駐給國產品牌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
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一方面國產奶粉問題奶粉頻出,另一方面洋奶粉勇于承擔責任的態度著實吸引了眾多消費者,這也導致了洋奶粉能夠迅速搶占中國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
其實在制作工藝上,國產奶粉并不比洋奶粉差,差就差在了信譽上。一類產品、一個行業的信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企業的道德自律和合法經營生長出來的,靠嚴格的政府監管和完整的法治保障培育起來的。在認識和處理“奶粉問題”的問題上,我們看到了觀念和水平的差距,也看到了不同的影響和結果。在國內市場上,如果國產奶粉被查出了問題,也應當在信息公開、依法嚴處、公正司法三個方面,切實體現對消費者健康和生命的高度關切。反之,如果涉事企業千方百計瞞報遲報,有關部門明里暗里巧為袒護,司法機關對消費者的維權訴求百般限制,必將進一步損害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客觀上為洋奶粉全面壟斷中國市場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面對洋奶粉咄咄逼人的進攻勢頭,當務之急,必須整合企業創新、政府監管、市場發育三方面的力量,下大力氣構建規范、活躍的市場環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依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對所有不正常經營及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同等處罰,并以相同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鼓勵國產奶粉與洋奶粉平等競爭。這樣,中國消費者才能深切認識到,洋奶粉進入中國之后,與國產奶粉在同樣的市場條件下展開競爭,前者并不天然比后者具有更多優勢和更強的myil。由此,國人才能擺脫對洋奶粉的“信心依賴”,逐漸建立起對國產奶粉的成熟、穩定的消費信任。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國產奶粉要想贏得未來,惟有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徹底告別落后的企業發展模式和低水平競爭格局,在洋品牌的圍困中奮力殺出一條生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