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指的是還沒找好下家就辭職,不考慮后路,意味著離開的決然,并于2010年底榮登中國流行詞榜首,成為繼“裸婚”之后在年輕白領中流傳最廣、最快的詞匯、職場大熱詞!近段時間,“裸辭去旅游”,成了微博上的一個熱門話題。所謂“裸辭”,是指不考慮后路、還沒找好下家就辭職。旅游則成了裸辭后的必然選擇!奥戕o去旅游”,成了不少年輕人揮灑青春、證明勇氣的方式。但這種生活是否真的美好?對此,無論曾經經歷的人還是用人單位都表示,“表面上很美,但代價不小”。
裸辭旅游悄然出現
辭職、換工作屬于尋常事,但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忽然辭職去旅行,則顯得不尋常。近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裸辭去旅游”的人和事,還真的不少。11月12日有人以“裸辭去旅游”為關鍵詞,在新浪微博進行查詢時,得到的搜索結果足有32頁,其中多條與“裸辭去旅游”相關的微博,都有了上千條以上的轉發量。
在知名的網絡社區豆瓣,有一個成立于2008年4月、名為“休學辭職去旅行”的小組,目前已經有超過15萬名成員。成員們發的不少帖子,都是在“曬”自己裸辭去旅游的經歷、趣事。在回復的人中,不少都表示:自己有過裸辭的經驗,或者裸辭的沖動。
而在網上查詢“裸辭”,則會發現,有很多人在糾結:是否裸辭去旅游?近日國內某網站進行的“裸辭旅行”小調查也顯示,在參加調查的網友中,44.23%的人表示贊同,認為“人生要有一次奮不顧身的旅行”;38.46%的網友“只是觀望,現實不允許”;17.31%的網友選擇不贊同,“沒有下一步規劃的人生,感覺有點不負責任”。
裸辭須謹慎
《職場》雜志前執行主編康勵峰認為,愈來愈多的職場人士開始關注自己心靈深處的快樂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職位等因素,這是有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裸辭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帶來消極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業、反復的跳槽會造成較高的時間成本和生活成本等。
對于一些人想通過裸辭來調節情緒、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的做法,某公關公司總經理老李認為,對于這部分人來說,辭職并不是一種好的方法,在哪里工作都會遇到各種問題,想辦法在工作中解決才是王道。另外,蘇州大學社會學教授高峰認為,跳槽并非不可以,但裸辭不該成為首選,在辭職之前首先得保證你能順利再次就業。
高峰說,雖然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消退,就業市場開始逐漸回暖,但要達到完全回暖還需要一個過程。據教育部統計,2011年全國將有660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比2010年增加約30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目前來說,就業難仍然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因此,專家建議:裸辭需慎重,要理性對待,否則就可能成為一場職業裸奔。
裸辭,最近緊跟著“裸婚”成為了一個時髦的詞,就是指不找出路的辭職,也意味著離開的決然。事實上裸辭并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所避忌的是由于生活壓力或缺乏安全感又急急吼吼地跳入另一個不合適的公司,選擇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新的工作,由于信息不對稱的緣故,表面看上去是純種好馬,騎上去,還是有可能發現只是另一頭病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