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以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多個孕嬰店,多個品牌奶粉都通過“促銷價”等形式降價。據了解,國內外幾大名牌,美滋、伊利、圣元優博、雅培多個品牌分別在天貓促銷降價,或直接降價,幅度在3%-50%之間。那么奶粉降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據悉,價格方面一直“高冷”的進口奶粉也有部分加入降價行列,只是降幅遠遜于國內品牌。對此,乳制品行業咨詢機構普天盛道董事長雷永軍表示,奶粉企業紛紛降價搞促銷的背后,是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
數據顯示,我國奶粉進口量超過本國產量,有研究機構預測,進口奶粉價格的下降會帶動國產奶粉價格下降,進口全脂奶粉春節前4.3萬元-4.5萬元/噸,4月份降至3.4萬元/噸,降幅22.7%;國產全脂粉降至3.2萬元/噸,降幅21.9%.
恒天然一直是中國市場的原奶供應大戶,然而美國和歐洲兩大產奶大戶也在爭搶中國市場,這或將再推動國內奶價走低。
另外,也有專家分析,奶粉降價降的只是流通費用。據了解,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乳粉企業審查換證工作已于5月30日塵埃落定,有82家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西安乳協秘書長王偉民表示,拿到“準生證”的企業,爭分奪秒搶奪新市場,是這次降價的重要誘因。另外,這次廠家被逼無奈大出血降價,是給浮腫的高價奶粉消腫。但只是流通環節的降價,企業的生產環節成本并沒有下降!130元的價格,如果放在超市實體店銷售,低于200元肯定會賠錢,中間的70多元差價是進店費、人工費等各項流通費用。在超市銷售的奶粉,如果下降到150元,肯定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