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湖南衛視強檔推出的明星親子類節目《爸爸去哪兒》火遍了大江南北,從星二代萌娃的穿著到玩具再到他們嘴邊的小零食都成為了市場的熱銷品。廣大80后的潮爸潮媽們也紛紛開始為自己的孩子置辦明星同款的衣服食品等等。
親子節目帶火了“萌娃經濟”,表面看是一個火爆節目的“周邊效應”,其實深層次反應了我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80、90后父母對于時尚科技類孕嬰童產品的龐大市場需求。有權威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0歲-12歲的孕嬰童市場規模已達1.32萬億元,預計近幾年孕嬰童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15年孕嬰童市場將達到2萬億元的規模。
面對巨大的孕嬰童市場“大蛋糕”,事實上有很多國內外孕嬰童產品制造商早已根據市場需求投入研發并生產出種類繁多的高品質孕嬰童產品。據全球消費、產品和市場情報供應商英敏特調查顯示,產品名稱中包含“寶貝”“寶寶”兩詞的新家用產品在2008年~2012年增長了80%,2008年共發布了180個新產品,2012年則為330個左右,未來幾年,我國孕嬰童產業規模還將繼續增長。而在《爸爸回來了》節目中,明星寶寶們所使用的產品只是整個孕嬰童產業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科技化、時尚化、國際化的孕嬰童產品可供廣大消費者選擇。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孕嬰童產業高需求高供給現狀明顯,而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孕嬰童產業,如何快速搭上這趟萌娃經濟的列車,進而拓展全國業務是廣大嬰童廠家所首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