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早期,作為對計劃經濟的解構運動,企業界流行的口號是“先找市場,再建工廠”。偏偏有一個食品原料企業,堅決執行“先建工廠,再找市場”的這個看似跟計劃經濟一樣的思路。
因為這個老板押寶中國經濟會快速發展,食品工業要快速發展,對食品原料的需求會激增,供應也會加大。原料是很難差異化的,供應價格就成為訂單的焦點。只有上規模,才能降低成本,獲得一個極富競爭力的供貨價。他賭對了。十年間,成就一個近百億的公司。
2001年年底,就在中國正式入世之際,中國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5年之后,也就是2006年,沖破2000美元。當時的國家統計局估計,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但實際上,中國2008年過3000美元,2010年過4000美元,2011年達到5400美元,今年應該過6000美元。
這個狂飆突進的經濟體,顯然是世界上冒險家的樂園。在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豐富的市場層級,從頂級的私人飛機消費,到原始的山區易貨交易,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消費升級一直是市場的主題,而且逐漸在與世界發達國家同步。
不過,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無法掩蓋收入上的貧富不均日益擴大。這使得中國的消費升級呈現出某種程度上的潮汐特征,俗話說就是“一波一波的”。很多行業發展一段時間之后,會突然撞上市場容量的邊界,直到新的變量出現,市場再度擴容。
于是,很多企業都經歷了急速起步、加速發展、驟然擴容、又突然減速的過程。十年內完成這樣的過程,對企業來說簡直猶如過山車,急轉彎。體現在企業組織上,就是人員急劇增加,同時,營銷高管更換頻繁,營銷思路更是必須與時俱進,常常一個思路,只能管用個兩三年。
在一個快速發展、流動不羈、混沌一片的市場里,只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是王道。一個成功經驗如果不總結和推廣,一夜醒來,或許就已經時過境遷了。這就使得總結成功經驗背后的創新思路顯得格外重要。在這些思路里,映射著中國本土市場的基因和密碼。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中國嬰童行業高速發展了十年之后,舉辦中國嬰童產業峰會的緣由所在。
而峰會的另一大關注點,則是10年后,中國嬰童業將是怎樣的景象?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會再有這么多的企業,玩家,品牌,在嬰童產業的很多細分品類里一定會涌現出一批十億級以上的中大型制造商。
未來的十年,倒逼出來的的改革和開放,依然會釋放出新的市場空間,依然會為那些眼光獨到的戰略家和投機者,提供一夜暴富的機會;而在龐大的存量市場上,競爭將由激烈向慘烈發展,大家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搶食,逼迫營銷在各個方向上不斷創新,并導致一個必然出現的競爭結果——產業整合。
誰將是這場必將到來的產業整合的勝出者?機會,只給創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