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4年度,我國乳品行業進入門檻的提高和政府對現有乳品企業的整頓,以及國外乳制品的大舉進入,使我國乳品行業正在發生劇烈變化,業內競爭激烈,品牌從分散到集中。這對強勢品牌是一次機會,對普通品牌而,則可能是威脅。2015年是區域型乳品企業發展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中,區域型乳品企業該如何制定戰略,又該開發和推廣哪些新產品,才能突出重圍,穩步發展呢?
一、中國乳業新形勢
一是奶源緊張,價格趨高,已經進入高奶價行列。農業部定點監測內蒙古、河北等10個牛奶主產區原料奶價格,2013年平均為3.62元/千克,2012年為3.29元/千克,每千克上漲了10%左右。從月度來看,對全國14個省(區、市)300多個規模化奶牛場的監測顯示,2013年1月原料奶平均價格為3.75元/千克,12月上漲到4.70元/千克,漲幅為為25.33%。從國際奶業經濟學會公布的數據看,2013年全球原料奶平均價格折合人民幣為3.08元/千克,美國為2.71元/千克,新西蘭為2.83元/千克,歐盟28國為2.98元/千克。2014年6月,農業部10個奶業主產區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原料奶平均價格為4.08元/千克,全球、美國、歐盟28國分別為2.78,3.20和3.24元/千克。我國奶價高于全球47%。如果考慮到品質上的差異,我國牧場奶的收購價格與國際奶價相比,差距更大。
二是國內生產和市場消費受國際市場的影響越來越明顯。2013年我國乳制品進口仍然維持高速增長,出口基本無增長。特別值得重視的是,液體乳進口18.5萬噸,同比增長96.8%。2014年1-6月,乳制品進口數量和貨值分別比2013年增長46.6%和85.9%。
三是高成本高價格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奶價高,主要原輔材料價格高,生產成本高,導致乳制品價格高。高價使乳制品偏離了大從消費品的本位。生產低成本低價格的大眾消費品才是行業、企業發展的根本道路。
四是乳制品生產增速放緩。2009年以來,我國乳制品產量增長幅度在15%-20%之間,2009-2011年為12.7%,2012年為8.1%,2013年為5.2%,2014年1-6月為-1.80%。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沒有過的現象。
二、乳業發展新思路
一是做好奶源基地建設工作,在適合飼養奶牛的區域養牛,讓善于養牛的人養牛,支持加工企業養牛。
二是加速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以奶粉生產為主的企業,要盡快向液體乳產品轉變,城市型乳品企業要擴大低溫產品生產。區域型企業要向循環經濟發展,產品要多樣化,有自己的特色。
三是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可以到資源優勢國家建設生產基地,以彌補國內品種結構的短缺和原料型產品的短缺。重點發展的產品是乳粉類產品、奶粉基料、干酪產品等。
四是實現低成本戰略,讓乳制品回歸大眾化基本生活品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