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下文簡稱“二胎政策”)。這是實施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預示著計劃生育政策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
龐大的兒童人口是兒童產業產生的基礎,也是兒童產業發展的動力。有公開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達2.9億,18歲以下青少年已接近4億,青少年消費支出已占整個家庭收入的25%,且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遞增。
每一項重大國家政策的出臺都意味著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出現。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母嬰童產品消費大國,二胎政策出臺之后,又將掀起新一波嬰兒潮,新增人口在四五年間或將拉動近萬億元的市場消費,兒童消費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從而引起家庭消費結構的變化。究竟中國兒童業態市場到底有多大,前景如何?兒童業態與購物中心究竟又該如何實現共贏呢?
中國兒童業態市場擁有超強吸金力
兒童業態主要以兒童娛樂、玩具、服飾百貨為主。通過兒童業態帶動家庭消費是商家加碼兒童業態的發力點。從以前的“一個孩子六個大人”的現象到以后的“兩個孩子六個大人”的現象,兒童越來越成為一個家庭的核心,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已愈發常見。據統計,未來,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每年增加的出生人口估計最高只有600萬到00萬,加上目前1600萬左右的年出生人口,年出生人口峰值在2200萬左右。這對兒童產業必然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目前,北京朝陽大悅城兒童業態面積占比已由最初的不到10%增加到20%,并由兒童業態中的早教項目逐步擴展到兒童零售品牌、家庭消費等多個領域。而在廣州,兒童產品專業市場的運作已經有了不少成功地先例,如星期八小鎮、5號停機坪等。
新生嬰兒增加,0到3歲兒童品牌業態獲益
二胎政策對經濟將有很大的影響,嬰兒出生以后,會圍繞著嬰兒的吃、穿、住、用、行產生一系列需求。隨著這代人口年齡的增長,兒童、青少年的消費需求也會增加。政策實施后,0到3歲的兒童品牌業態獲益。品牌業態要圍繞著新生嬰兒的衣、食、住、用、行、娛、醫七個方面來展開。
衣:對新生嬰兒的紡織服裝業產生影響。
補償性生育需求疊加嬰幼兒消費升級為國內童裝行業再注入新的動力。由于兒童發育成長較快,童裝具有周期短、款式多、需求大等特點,行業本身就具有較大的內在驅動力。
食:對新生嬰兒的食品業產生影響,主要是奶粉業。
住:對商業地產也產生影響。
作為祖國的未來,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與呵護不容忽視。這就表示著也許以后會有房企涉足育兒地產、游樂地產,或者在現有的教育文化地產上繼續延伸,以滿足這新一輪嬰兒潮的需求。
用:對零售行業的消費產生作用;
若二孩政策全面放開,新生兒經濟將重新激活我國零售市場巨大的活力,其中母嬰市場和輕奢黃金飾品市場受益明顯。
行:改變家庭結構,對汽車行業產品結構產生影響;
娛:兒童會對卡通片、游戲等有消費需求,也會拉動相關產品的消費;
二胎政策的執行將提速新生兒增長,兒童消費需求將拉升兒童游樂業的增長,包括卡通影視、衍生品開發銷售、游樂園等。
醫:醫療器械、育苗、產前診斷和兒童用藥行業受益,也會拉動相關產品消費。
目前兒童業態重點關注小童忽略不同年齡段業態組合
兒童業態對商場的人氣的貢獻是不能忽視的。二胎政策全面推行之后,對于已經有一個小孩的家庭,無疑是福音。而兩個小孩之間的年齡段是有差距的,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品牌或者業態組合應該如何搭配?
目前,國內的兒童業態關注小童多于大童。兒童沒有購買力,兒童帶來的家庭才有購買力。因此,購物中心里的兒童業態一定要跟其他業態組合,而且要根據年齡段進行合理的分配。
對于區域中心及超級區域中心,或者已經面向家庭客群的城市中心來說,可以考慮兒童業態做得豐富一些,以充分實現客流價值。比如不同的兒童娛樂、職業體驗、軟體樂園、硬體樂園、主題樂園。不同的兒童教育,鋼琴、英語、早教、攝影、體能等。不同的兒童零售,智力、毛絨、車模、男女卡通、塑料、木頭、科技等各種品牌玩具以及孕婦鞋等。
而對于十幾萬平米的家庭型購物中心,如何規劃兒童業態?對于5萬平米左右的社區型購物中心如何規劃呢?以兒童體驗為核心,可作伴的業態有電影院、電玩、動漫、美食、書城、健身、玩具、兒童培訓等。在業態配比上,考慮娛樂培訓購物的目的性、延續性、帶動性,注意游樂重復性高,教育培訓周期長的特點,增加一些因滯留時間長了,可以帶動周邊消費的業態。
兒童業態已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
兒童業態的魔力,就在“一人帶動全家”,具有連帶消費多、持續性強、對樓層和位置要求不高,且易匯聚人氣的特點,能為吸引一大批家庭消費人群,并形成持續不斷的規律性客群。好的兒童業態可以幫助購物中心聚集人氣、拉動客流,也可以吸引家庭到購物中心反復消費。而最近幾年,二胎政策全面實行的呼聲越來越高,兒童業態也幾乎成了各大購物中心的“標配”,業態占比不斷增加。以上海為例,萬達廣場(專題閱讀)(相關干貨)、和諧廣場、恒隆廣場(專題閱讀)(相關干貨)等也都紛紛把兒童業態當做主力業態之一。
雖然在商業綜合體里,兒童業態被當做“標配”,其作用是增加人流量,其本身盈利能力不是非常強。但是,新城發展分管兒童業態的副總裁邱曉軍表示,兒童主題商業也符合商業地產主題化、體驗化發展趨勢。在商場前期招租階段,有了大型兒童主力業態進入,對整體租金的拉動效果明顯。當開業后,家庭的重復消費,會對商場整體業效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購物中心將加重兒童業態比例同質化問題不能避免
對于購物中心而言,增加客流量是贏得市場占有率的要素。兒童業態則對體驗消費有著天然優勢,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給購物中心帶來人氣,縮短購物中心的養哺期。不少購物中心因此將兒童業態作為抗衡電子商務對其影響的內在因素,更有甚者將其看作拯救購物中心同質化的“救命稻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近百家購物中心先后擴大兒童品牌招商,并對兒童體驗區進行改裝升級。
隨著更多競爭對手的加入,兒童業態同質化問題也日益突出。單一的兒童服裝、文具的零售業態受到跨境購、電商的影響而日漸式微,兒童教育、兒童娛樂、兒童餐飲、兒童攝影這四類業態,成為購物中心兒童業態的“標配”。購物中心里的多數兒童樂園玩樂設施基本上是一致的,新意不足。而目前國內兒童產業上市公司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國內各地商業綜合體或購物中心也已從數年前“擇地為王”模式步入“運營為王”階段,各家商場產品品牌趨同,所以連“兒童業態”內的設施也大同小異。
但是,目前中國的城市綜合體或購物中心每年不斷增加,兒童業態的同質化就是源于購物中心的同質化,兒童業態不是千店一面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