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我們的印象中,主要是用于建筑當中,還有用于造紙。但在最近,國內興起一場“竹子革命”,竹子經濟大行其道,紛紛入侵我們的生活領域,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如毛巾、衣服等。 最近,在一次購物中偶然發現了一個新名詞——竹纖維。這是在買洗澡用的毛巾的時候,店主強烈推薦的。據店主介紹,竹子用于服裝領域是近幾年的事情,隨著人們對“生態、健康、環保”理念的不斷追求,竹纖維的使用范圍正在逐漸擴大。當與此同時,受到高端產品的概念吸引,很多假冒偽劣產品開始沖擊市場。在一些路邊攤檔,檔住打著“竹纖維”的概念,把自己的毛巾包裝起來,但是價錢就很“實惠”,只需要5元一條。在正規的商家店中,這些竹纖維的毛巾至少要賣到48元,兩者相差的價格比較大,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就要注意了。 下面介紹下竹纖維這個新概念 用竹子加工成的纖維稱為竹纖維,竹纖維分成兩大類; 1、天然竹纖維——竹原纖維 竹原纖維是采用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纖維。 竹原纖維是一種全新的天然纖維,是采用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纖維,天然竹原纖維與竹漿纖維有著本質的區別,竹原纖維屬于天然纖維,竹漿纖維屬于化學纖維。竹原纖維的研制成功標志著又一天然纖維的誕生,其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天然竹原纖維具有吸濕、透氣、抗菌抑菌、除臭、防紫外線等良好的性能。 2、化學竹纖維 化學竹纖維包括竹漿纖維和竹炭纖維 竹漿纖維:竹漿纖維是一種將竹片做成漿,然后將漿做成漿粕再濕法紡絲制成纖維,其制作加工過程基本與粘膠相似。但在加工過程中竹子的天然特性遭到破壞,纖維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線功能明顯下降。 竹炭纖維:是選用納米級竹香炭微粉,經過特殊工藝加入粘膠紡絲液中,再經近似常規紡絲工藝紡織出的纖維產品。 竹纖維產品以其高科技含量,及其柔滑軟暖、涼爽舒適、抑菌抗菌、綠色環保、天然保健的獨特品質牢握市場脈搏,獨樹一幟。竹纖維織物的天然抗菌、抑菌、抗紫外線作用在經多次反復洗滌、日曬后,仍能保證其原有的特點,這是因為竹纖維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采用高科技生產技術,使得形成這些特征的成分不被破壞。所以其抗菌作用明顯優于其他產品。更不同于其它在后處理中加入抗菌劑、抗紫外線劑等整理劑的織物,所以它不會對人體皮膚造成鈺何guomi性不良反應,反而對人體皮膚具有保健作用和殺菌效果,是真正的親膚保健產品,應用領域寬廣。竹纖維面料在床上用品的應用,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一個健康、舒適、涼爽的夏季。竹纖維面料也被業內人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健康面料”。 竹纖維雖然有諸多優點,但也有它的弱點。在加工工藝上,再生竹纖維生產工藝過程過長,對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環保問題成了發展再生竹纖維的弊端,且其加工過程對竹材原料特性的破壞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再生竹纖維的加工工藝有待完善。 對于天然竹纖維的制取主要有兩個難點:一是竹子單纖維太短,無法紡紗;二是纖維中的木質素含量很高,難以除去。常規的化學脫膠方法工藝流程長,周期長,需消耗大量的能量,且設備腐蝕較嚴重,對環境污染極為嚴重,加工出的纖維質量不夠穩定。而生物脫膠法也有相當大的難度,由竹材自身結構緊密,密度很大,而且細胞組織中又有大量空氣存在,浸漬液很難浸透,勢必延長脫膠時間,且竹子本身具有多種抑菌物質,菌種的選擇也有較大困難,因此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織造過程中,由于竹纖維易吸濕、濕伸長大以及塑性變形大的特點,極易脆斷。成衣制造中的竹纖維還沒有很好地解決縮水性問題,手感與懸垂性也有待改善。纖維鑒別和檢測技術相對滯后,目前仍然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區分出竹纖維和麻類纖維,因此,市場上不乏有以麻代竹的現象。如何克服以上的不足,進一步推進竹纖維的產業化,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