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是寶寶身體、大腦和性格發展最快的時期,如果爸爸媽媽能在這一階段為寶寶打造一個適宜的教育環境,那么就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寶寶放松地進行探索活動,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培養寶寶的良好品行。
斯賓塞曾說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完全改變孩子的境遇,即使是父母已經意識到這種不快樂境遇對孩子的不良影響。但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家庭。”那么就讓我們開始行動吧!
1.游戲環境
年幼的寶寶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游戲。他們通過游戲模擬生活,豐富自我,于是漸漸學會了生活,漸漸長大成人。因此,在寶寶成長過程中,父母應努力為寶寶提供一個活潑有趣的游戲環境。
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性別、興趣和愛好為他們選擇一些玩具,也可以和寶寶一起動手制作一些簡單的玩具,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當然,寶寶光有玩具是不夠的,父母應積極參與到寶寶的游戲中來。父母既要指導寶寶如何去玩,啟發鼓勵寶寶去思考和探索,又要把游戲設計得生動有趣讓寶寶愛玩。同時,父母也要尊重寶寶的意見,引導寶寶遵守游戲規則。
2.閱讀環境
閱讀不僅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而且還對人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發展都有著正面影響。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技能的掌握以及閱讀習慣的養成都是在早期的家庭環境中形成的,是在父母的引導下逐漸建立起來的,因此,在兒童時期甚至是幼兒時期為寶寶創設一個閱讀環境,開發孩子的閱讀潛能,培養寶寶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父母經常在家中看書、看報會給寶寶留下深刻的印象,寶寶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拿起書本。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和興趣,為他選擇一些適合的讀物,抱著寶寶一遍又一遍地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寶寶聽。當寶寶稍大些,父母可以引導他們在傾聽中積極思考、提問,并對故事的內容、情節加以評論。也許他們的評論會很幼稚,但父母也應當給予鼓勵,這對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大有好處。
3.道德環境
寶寶就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隨時都會在寶寶身上體現出來。因此,如果爸爸媽媽希望寶寶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平時在家說話、做事的時候就要給寶寶做好榜樣,以身作則比反復說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此外,爸爸媽媽還可以讓寶寶參與一些簡單易行的家務勞動,從小培養寶寶的勞動美德。比如:可以讓寶寶幫媽媽拿肥皂;在疊衣服時讓寶寶幫忙疊一疊小手帕和襪子;給爸爸遞張報紙等。許多父母對此或許不以為然,但是讓寶寶充當父母的小幫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可以鍛煉他動手動腦的能力,還能讓他學會體恤他人、關心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