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8月的第一周定為“世界母乳喂養周”,今年的主題涉及初乳。專家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產婦在產后一個小時就讓新生兒吸吮,但由于我國剖腹產率較高,其對母親身體損傷較大,多數產婦只有在生產24小時后才有能力喂養寶寶,目前出生后第一個小時吃到母乳對剖腹產出生的寶寶都是奢望。
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所有的婦女能在產后第一個小時開始哺喂母乳,能拯救全球每年400萬死亡新生兒中的100萬。今年母乳喂養周的主題便是“母乳哺喂——第一個小時拯救100萬個嬰兒”。
產婦生產后第一個小時的母乳便是初乳,越早吃到初乳對提高嬰兒免疫力幫助越大。
專家介紹,寶寶出生后7天內的乳汁都是初乳,母親的初乳相當于疫苗的作用,能極大地增強寶寶免疫力,越早吃到初乳寶寶的免疫屏障越早建立。初乳中含有較多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型IgA含量很多,分泌型IgA可以分布在孩子的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和泌尿道黏膜表面上,從而有效地保護機體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并促進這些器官的發育。
但由于初乳多是一種稀黃的液體,很多媽媽都擔心是奶水不好,實際上初乳之所以是黃白色主要是因為其中富含β胡蘿卜素。如果條件允許,分娩后的第一個小時就應將新生兒抱至母親胸前,這樣既可以讓他吃到初乳,也可以讓他習慣于吸吮乳頭。但由于目前的剖腹產率較高,很難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