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兩會,中國之聲有不少記者開設了專欄。比如,柴婧問老外,答案很意外。今天的《兩會“外傳”》,哪些兩會話題又從老外那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荷蘭小伙馬可,在北京生活過十年,如今回到荷蘭工作,這兩天趕上中國兩會召開,他每天都要掃一眼新聞,看看兩會上都討論了些什么話題。“跟我沒有直接關系,但間接肯定有關系,比如中國經濟對荷蘭經濟的影響。”
今年,馬可特別關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的政策,因為,即使他還沒結婚沒孩子,是一枚標準單身漢,也親身感受了一把中國人在荷蘭搶購奶粉的“熱情”。“我住在超市旁邊,每周日早上會看到一大堆中國人排隊買奶粉,真的是在搶奶粉,這對荷蘭人來說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我們的孩子也要買,也要喝,但你去超市買,都賣沒了。”
當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出時,馬可正好在北京,嚇夠嗆,所以他能理解為啥中國的年輕父母恨不得給孩子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統(tǒng)統(tǒng)都要么海淘要么代購,但也有他不能理解的地方。“我不能理解的是,荷蘭的奶粉公司在中國開了店,保證是荷蘭的,也符合國家要求,但中國人就是不買,還要來德國、荷蘭買奶粉。”
搶購的結果,是限購。馬可說,全國的超市都有牌子,一人只能買一盒奶粉,最可怕的是,現(xiàn)在有漢語寫的。
看著那些中文寫的限購標識,馬可整個人都不好了。馬可說,他在中國生活了十年,對中國人感情很深。有一些中國人的荷蘭語不那么好,他經常幫忙做翻譯。聽到這樣的事情,心里很不舒服。
你看,就買奶粉這事,不僅中國人心塞,連荷蘭友人都心塞了,什么時候中國人才能不再去荷蘭搶奶粉呢?我把這個問題帶到了兩會上,請來了最權威的人來回答。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表示,嬰幼兒配方乳品是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最嚴格的產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yè)應當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實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對產品的出廠要逐批檢驗。現(xiàn)在全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yè)有103家,總體上看,嬰幼兒配方乳品的質量是可靠的,使用也是安全的。
這個結論又是如何得出來的呢?畢井泉解釋稱,2015年,食藥監(jiān)總局對全國所有生產企業(yè)的產品和部分進口產品進行監(jiān)督抽檢,檢出問題比較多的主要是一些小企業(yè),大概占總抽樣數(shù)量的1%略多一點,主要是羊奶粉生產企業(yè)。
對抽檢不合格的企業(yè)是如何處理的?畢井泉告訴記者,總局時間將這些詳細的信息在官網公開,所在地的食藥局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產品采取了召回措施,對個別企業(yè)進行停產整頓。
一進超市就憂心忡忡的馬可同學,聽了這些回答,你的心情好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