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母嬰店,最重視的就是媽媽們的信任,也就要求母嬰店對售賣的產品需要格外了解,即便正規廠家按照法規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有可能對消費者造成傷害。比如,市場上很普遍的嬰兒學步車,就可能給寶寶造成傷害,這樣的產品,你還在給寶寶使用嗎?
今天所說的學步車指的是可以讓寶寶坐在里面的,靠輪子滑動前進的代步工具,讓我們一起看看它的危害。
翻下臺階
學步車的輪子在遇到臺階、地毯邊緣或地上其他障礙物時很容易翻滾,孩子根本就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一旦學步車翻車,最先受傷的就是孩子的頭部。
燙 傷
學步車將孩子的臀部支撐起來,孩子的視野和能接觸到東西的范圍都會擴大。如果家長沒有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孩子很可能扯到桌布、被桌上的熱水燙傷,或者碰倒暖水瓶。
溺 水
在室外,學步車翻倒在泳池或水池的臺階,孩子很可能掉到水里。
意外傷害比比皆是
美國曾經發生過無數起因使用學步車而導致的意外傷害,其中在1990~1994年期間平均每年因學步車而送急診室的案例高達2萬多起,輕者皮膚擦傷、頭頸部外傷,重者骨折甚至顱內出血導致死亡,真的是非常觸目驚心。
美國兒科協會多次建議不要使用學步車,而加拿大在這方面做的更加徹底,已經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學步車了。
為什么學步車會引起意外傷害呢?
首先,很多孩子在使用學步車時其實身體根本沒有準備好,核心肌肉和大腿肌肉都不夠強壯,平衡能力還比較差,而學步車普遍比較輕便,很容易出現傾倒翻車的后果。
其次,學步車提供了孩子更大的探索自由度,這個自由度和他們的能力和認知不匹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安全和危險意識,但因為學步車,他們可以夠到茶幾上的熱水杯,可以“滑行”到廚房,從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燙傷碰傷的風險。
最后,學步車一旦“滑行”起來速度其實是很快的,而孩子的身體還沒掌握控制車速的能力,更不要說學會使用學步車里的剎車功能。很多意外的發生就是幾秒鐘,速度之快連很多家長都還沒反應過來,就發現學步車滑向了臺階而跌落。
學步車真的可以學步嗎?
學步車這個說法是非常有誤導性的,它不但不會幫助學步,相反美國有研究表明,使用學步車的寶寶通常會比不使用的寶寶晚走路至少1個半月。走路是所有大運動發展中最有挑戰的,之前的抬頭、翻身、坐、爬都是在為這個做準備。它要求孩子整個身體肌肉都非常強壯(尤其是核心肌肉和大腿肌肉),要求整個身體系統可以流暢溝通,也就是大腦可以發出指令告訴身體怎么做,而身體需要準確地調動各方面的肌肉群來運作。
而使用學步車其實是干預和打斷了大腦和身體之間的對話,給予了身體額外的本不需要的幫助。這就好比讀書時我們寫作業,本來自己完成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但同桌卻借你抄。表面看來孩子好像可以走了,但其實身體和大腦都沒有主動運作,而只是被拖著走而已。這種依賴的時間越長,孩子主動鍛煉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意識就會大大被削弱,反而延誤了走路的發展。
同時,由于這類學步工具都是讓孩子坐在里面,很多寶寶核心不強或者身高不夠就會出現踮腳走路的現象,長期以往就會強化了這個不良姿勢的習慣,就會出現我開頭說的那個寶寶的情況。
怎樣讓孩子更好學步?
很多家長一直存在一個誤區,覺得孩子過了1歲就要會走路,而且越早走路越好。美國兒科協會指出,其實寶寶在9個月到18個月之間開始行走都是正常的,而且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以后就一定聰明。
對于健康寶寶的大運動發展,千萬不要拔苗助長,大運動發展就像造高樓,地基扎實了,走路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多趴、多爬,這兩項運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強化核心肌肉的途徑。而對于肌張力異常的寶寶來說,關鍵是積極康復提高肌肉力量,學步車更加是有害無益。
然而。當寶寶開始會扶站,會扶著桌椅走但還無法獨立行走時,他們就不會滿足于只是趴或者爬了,這時有沒有什么工具可以安全地幫助寶寶進行探索呢?答案是有的,就是學步推車。
市面上最常見的是上圖這種類型的,選購時要注意高度,保證孩子的手臂是呈水平狀態,過高過低都不合適。有容量的推車里還可以額外放上一些雜志,增加車的自重來加大阻力。這樣一方面是鍛煉了寶寶的核心和手臂力量,同時也是防止車速過快而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