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份,國內多個奶粉品牌銷售量同比增長迅猛。據了解,近年來中國乳制品協會每月都會進行抽檢,合格率均為。行業人士表示,雖然國產奶粉銷量顯著增長,但是整體市場份額上,外資奶粉仍占上風。目前,奶業發展目標不是數量增加、規模擴大,而是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工裝備等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隨著三聚氰胺事件的陰霾漸漸散去,不斷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國內乳企開始收復失地。據記者了解,今年一季度,多個國產奶粉品牌銷售量同比增長迅猛。而在消費者對這些品牌信心高速恢復的背后,則是相關監管部門不惜投入重金建立起的嚴苛全產業鏈監管制度。數據顯示,中國乳制品協會連續五年對主流品牌進行月月抽檢,合格率均為。
面對巨大的乳業市場,眾多國內乳企接下來該如何進一步縮小與幾大進口奶粉品牌的差距?有專家認為,新常態下的乳業發展目標不是數量增加、規模擴大,關鍵還是質的提高。
國內乳企近年取得顯著進步
7月9日,飛鶴乳業55周年盛典序幕正式拉開。在一個半月前,這個品牌剛剛又一次獲得有“食品業諾貝爾獎”之稱的“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獎牌,飛鶴乳業旗下星飛帆奶粉奪得三連冠。據了解,2016年,以“星飛帆”為代表的飛鶴高端奶粉全年銷量增長80%,而2017年一季度更是勢頭勁猛,飛鶴高端奶粉銷量同期增長200%,總體業績同期增長45%。此外,2015年、2016年飛鶴連續兩年十省銷售總和超過洋品牌。
據三元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吳松航介紹,這兩年除了飛鶴,君樂寶和三元也都實現了連續增長。在今年季度,三元奶粉高端產品銷量增長達到了260%;而君樂寶奶粉銷售額同比增長也超過125%。
對于幾大國產奶粉品牌的良好發展勢頭,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國產乳業正逐漸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陰霾,這主要得益于中國迅速建立起現代化養殖體系,奶源質量水平跟歐洲相當,監管部門也建立起了科學監管體系,包括配方注冊制、備案制和企業注冊制以及追溯體系等嚴苛的全產業鏈監管制度。國家食藥監總局每年用于監測的經費達4億元,用于食品的占2億元,其中用于奶業的就有1億元。從產值看,乳品僅占食品的2.9%,但監測費用卻占到50%。
市場份額較進口品牌仍有差距
從近年中國乳業崛起到跌入低谷再到重鑄信心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乳業的發展與嬰幼兒奶粉息息相關。目前,盡管國產奶粉技術和質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高端產品異軍突起,但在整體市場份額上,外資奶粉巨頭仍占上風。
據飛鶴提供的數據,目前,嬰幼兒奶粉市場國產品牌市場容量占比40%左右,而在一二線城市國產奶粉市場占比不到30%。而從具體品牌來看,據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介紹,惠氏去年總銷售130億,其中啟賦銷售額達到60億,達能奶粉銷售額為100億,美素佳兒奶粉銷售額為70多億,美贊臣奶粉銷售額為60多億,雅培奶粉銷售額也有40多億。與這些進口奶粉品牌相比,以飛鶴(去年銷售額38億)為代表的國產奶粉品牌尚有一段差距。
不過好消息在于,數據顯示,今年季度我國工業奶粉共進口27.04萬噸,同比降低2.2%;其中液態奶共進口12.73萬噸,同比減少9.2%。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認為,進口奶并不能根本上解決國民健康飲奶的核心問題,優質乳只能產自本土。
新常態下要強調“更適合”
對于國產乳業未來的發展,高鴻賓認為市場潛力巨大。伴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趨縮小,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的乳品消費能力大幅上升,乳品市場蘊含著新的消費增長機會。他說:“目前我國人均奶消費量只有36.2公斤,是亞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發達國家的十五分之一,甚至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消費水平低約40公斤,增長空間較大。”
高鴻賓強調,新常態下的乳業發展目標不是數量增加、規模擴大,關鍵是質的提高。需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物質裝備、發展理念、經營方式、產業組織,改革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強競爭力。
企業方面將如何把握機遇呢?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認為,“更適合”是民族乳業差異化競爭的核心,也是行業未來的趨勢。在眾多外資奶企的競爭壓力之下,“更適合”成為奶粉新的競爭點,而國產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
對此,朱丹蓬表示,國人消費信心逐漸回溫,消費習慣也在慢慢發生變化,不再盲目跟風,而是更加注重質量與效果。各國奶粉標準都是基于本國媽媽母乳研究的,而中外母乳成分存在巨大差異,因而國內奶粉的配方更適合中國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