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的來臨,無疑讓母嬰用品行業成為一個市場規模相當可觀的風口。雖然近年來經濟形勢不好,但是好在新生兒消費是一大剛需,倒也讓母嬰行業成了資本眼中的“避風港”。但是,從2015年開始,國內母嬰行業進入了成熟期,二孩政策的放開,也將行業帶入了高速增長時期。
如今我國母嬰消費人群主要是80、90后們,這一代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注重母嬰消費的安全與質量,愿意為高安全性、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母嬰產品支付溢價;同時,我國特殊的“4+2+1”家庭結構也決定了父母輩與祖父母輩兩代人對嬰幼兒消費的投入會更大。
母嬰行業的購買者--嬰童父母、祖父母及親戚強大的購買力,為母嬰用品行業奠定了長期增長的基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分析,未來我國每年新增的母嬰消費超過300億元,未來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更是有望超過13%.
盡管前景樂觀,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近年來母嬰門店增長越發疲軟,也對參與者的運營模式提出了挑戰,以何種模式來實現營收增長,成為業內玩家最為關注的話題。
也正是出于這種原因,這兩年業內玩家都在探討渠道、業態與機遇的變化;而電商領域,更是開始關注全渠道、多渠道。
其中就電商在行業內的滲透率來看,嬰兒紙尿片、嬰兒配方奶粉在線上的滲透率煎熬高,但是母嬰市場總體的線上滲透率卻只有15%,遠低于美國母嬰用品20%的電商滲透率。
眼下,隨著業內參與者互聯網意識的增強,線上渠道的占比逐漸提高,不過目前仍舊是以線下渠道為主導。在未來幾年內,線上渠道的占比將會提高到40%,不過其整體份額仍不敵線下渠道。
當然,消費者對于線下渠道的青睞,主要是源于線下渠道的可信度較高,而且線下渠道能夠真實接觸產品,能夠在產品質量上做出區別。而且線下母嬰渠道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各類專賣店層出不窮,憑借優質的產品與服務,贏得了大量的回頭客。
而且,線下渠道還可以引入更多非非傳統母嬰商品進入,能夠大大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需求。因此,在短期內,母嬰行業依舊會以線下門店為主。
當然,運營只是母嬰行業的一部分,市場的核心還是在于產品。如今母嬰市場上,產品品質依然是全產業最為關注的因素,而創新這一要素也成了品牌商、代理商與零售商關注的焦點。眼下一些非傳統母嬰產品不斷出現,如嬰兒水、嬰兒醬油、定制產品等,也成了商家們深耕細分市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