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們感受到了國產奶粉振興的勢頭,2018年國內乳企用銷量向世界宣布國產奶粉已然崛起。今年,我們在終端市場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國產奶粉崛起的蓬勃力量。國產奶粉從困局到破局再到變局,秘訣何在?
政策機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自2008年后,國家為重振嬰幼兒奶粉行業,提振消費市場信心,相繼出臺了許多政策,諸如:
2011年,在全國范圍內對乳制品生產企業重新審核,依法吊銷注銷乳制品企業生產許可證426家,淘汰了40.4%的乳制品企業,提升了乳品行業集中度。
2014年,國家發布了“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加強對市場行為的風險監測分析,利用物理網建設重要產品等追溯體系。發展至今,飛鶴、伊利、君樂寶旗幟、圣元、澳優、蒙牛雅士利、貝因美、藍河、明一、宜品、貝特佳、紅星、和氏、百躍譜恩等乳企都有建立產品追溯體系建設。
2016年,為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管,保證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國家將每個季度抽樣檢驗改成“月月抽檢、月月公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抽檢3058批次,僅2批次不合格,合格率達99.9%,較2017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
2016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出臺,截至目前已注冊奶粉414款,1232個系列,通過工廠159個。配方注冊制的出臺,有利于奶粉市場的優勝劣汰,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提高奶粉行業入門門檻。
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和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指出,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到2025年,奶業實現全面振興,基本實現現代化,奶源基地、產品加工、乳品質量和產業競爭力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升行動,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升級改造中小奶牛養殖場。
這些年來,嬰幼兒奶粉行業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行業,為了提升嬰幼兒奶粉的質量和安全,國家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也是推動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良性發展的重要動力。
市場機遇——消費升級、品質為王
2018年我國新生兒出生數量1523萬,較2017年減少了200萬,業內普遍認為人口紅利在逐漸下降。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去年我國出生率有下降,但依然是全球較具規模的潛力市場,企業如果能把握住當下的市場機遇,進一步激活和釋放消費市場的需求,這就是巨大的潛力。”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曾表示:“2018年上半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增長了5%,高端奶粉增長了30%,其中羊奶粉增長25%,有機奶粉增長60%。”奶粉市場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尤其體現在高端、超高端細分品類上,如去年飛鶴星飛帆、伊利金領冠、圣元優博、佳貝艾特、藍河、宜品蓓康僖、貝特佳、明一天籟牧羊、和氏莎能、百躍譜恩、雅泰朵恩等奶粉品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受消費升級、二胎政策的放開、新生代父母多維育兒觀等因素影響,中國母嬰行業正在逐步釋放新勢能,尤其是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近年來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洋奶粉安全事故頻發,國產奶粉厚積薄發,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和認知也是在不斷的提高。據尼爾森數據顯示,國產奶粉銷售額增速從2017年的14.5%上升至21.1%,國產化成為2018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關鍵詞。
企業自強——大膽革新、內外兼修
2015年,國產奶粉在中國市場份額占比在30%左右,2018年國產奶粉市場份額躍升至49%,幾乎占了半壁江山。除了上述講到的政策機遇和市場機遇,國粉崛起的重要因素也離不開乳企的大膽革新和內外兼修。去年飛鶴營收115億,伊利奶粉銷售超80億,君樂寶業績逾50億,雅士利奶粉銷售額近25億……
之前,國家領導人強調:“加快奶業振興,最終檢驗的結果要看消費者與市場是否認可,重中之重是質量安全是否得到根本保證。”自2008年后,中國乳企苦練內功,通過研發創新、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整合上游優質資源、打造全產業鏈、塑造品牌影響力、創新營銷模式、海外自建或兼并收購工廠等打造綜合實力,提升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質和安全。
例如,在奶源建設上,飛鶴打造的全產業鏈,君樂寶的養殖加工一體化模式,紅星的有機全產業鏈,和氏/百躍/雅泰朵恩/智冠福羊的奶山羊養殖基地;在海外布局方面,伊利的新西蘭工廠,圣元的法國工廠,蒙牛雅士利的新西蘭工廠,宜品的韓國和西班牙工廠,貝特佳的新西蘭工廠,紐瑞滋的新西蘭工廠,歐比佳的愛爾蘭工廠等等。在營銷創新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乳企開始重視品牌的力量,開始借助綜藝大IP、明星代言、高鐵營銷、行業媒體進行品牌造勢,實現品質和品牌的雙豐收。
10年沉浮,國粉從困局到破局再到變局,從低迷到復蘇再到崛起,期間經歷了太多波折與坎坷。我們希望乳企抓住當下機遇的同時也能抓住明天的機遇甚至未來的機遇,以赤誠之心做產品,用誠信之本樹品牌,不忘初心讓中國寶寶喝上更好的奶粉。
來源:奶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