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給傳統乳制品行業帶來變革
6月22日,咨詢機構英敏特發布報告稱,可持續性的植物基飲食正在改變亞太地區的乳制品行業。該報告表示,近年來,隨著傳統肉類生產商和乳制品公司想方設法用營養、健康和優質的食品和飲料產品來激發消費者的興趣,植物蛋白飲食得到了大力推廣。截至2021年5月的12個月內,亞太地區推出的植物基乳制品中有47% 具有可持續性(棲息地/資源)宣稱。
在亞太地區,植物基乳制品傳統上被定位為乳糖不耐受者的營養飲料。現在,植物基乳制品的升級時機已經成熟,可以更好地迎合那些對植物基飲食感興趣、關注可持續發展和動物福利問題的消費者。英敏特亞太地區食品與飲料分析師Tan Heng Hong建議,“具有生態意識的消費者的增加、對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都為植物基產品的制造商和品牌提供了機會。牛奶和酸奶領域的品牌在創新產品時應考慮到植物基飲食和可持續性,并在與消費者接觸時強調其好處。”根據英敏特數據,在中國,35%的城市消費者希望將植物蛋白飲料與牛奶混合,而22%的人希望將植物蛋白飲料與兩種或更多種植物混合。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則顯示,未來幾年我國植物奶行業的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5年植物奶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根據英敏特數據,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大豆仍然是亞太地區推出的植物基酸奶和植物基飲料的主要成分。然而,大豆的優勢正被包括杏仁和腰果在內的堅果、谷物和種子的崛起所慢慢侵蝕。在中國,59%的飲茶者認為燕麥是有營養的。根據英敏特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的數據,燕麥奶在餐飲業的受歡迎程度已經蔓延到零售業,在截至2021年5月的12個月里,以燕麥為原料的植物奶/酸奶的上市量比一年前同期增長了110%,燕麥奶酪產品也相繼推出。
Heng Hong總結說:“燕麥和堅果這樣的趨勢性植物基成分將成為創新的核心。然而,由于大豆仍然是亞太地區使用最廣泛的植物基配料,品牌商存在升級豆奶的機會。植物奶/酸奶想在該地區站穩腳跟,企業還需要確保此類產品,尤其是用大豆替代品制成的產品在價格和口味方面能夠為更多人所接受。”
植物基原料正在進入更多品類
2019年,《柳葉刀》發表報告指出,不可持續的食物系統是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食物系統減排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健康飲食和食物系統可持續化,有助于促進人類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植物基食品可以替代一部分動物性食物,還具有食品安全風險較低、低碳環保等特點。發展和推廣植物基食品的生產和消費,對于減少動物性食物的消費,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實現健康膳食轉型,并減少食物浪費、助力低碳環保、促進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
在自古就有素食習慣的中國,除了乳制品,肉制品也是植物基食品產業發展的佼佼者。據市場研究咨詢機構預測,全球植物肉市場以每年1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2025年規模將達279億美元。而據歐睿預測,到2023年,中國植物肉市場規模將達到130億美元。這也意味著,中國植物肉市場在未來幾年可能將占到全球市場的一半。去年以來,通過與餐飲品牌合作,植物肉已經進入餃子、燒烤等中餐領域,并且以三明治等形式進入喜茶、奈雪的茶等輕餐領域。
而目前,植物基正朝著新的方向發展,比如植物基零食。2020年以來,植物基零食公司The Daily Crave用黑豆、紅扁豆、馬鈴薯和木薯制成無谷物油條式點心;植物基初創公司Outstanding Foods推出用豌豆蛋白制成的零食;薯片品牌Beanfields則首次推出由豆類、木薯粉和鷹嘴豆蛋白制成的純素食脆皮。
再比如植物基糖果。2016-2020年,糖果產品的年復合年增長率不到2%,而聲稱素食的糖果產品的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7%.更有活力的是在“植物性”的橫幅下推出的糖果,僅在2020年就增加了一倍多。百樂嘉利寶推出了包括素食和不含乳制品的放縱巧克力、可可和堅果產品;雀巢則推出了以植物為原料的純素奇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