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則“2.5萬罐‘特益膳’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配方奶粉,涉事企業被重罰1452.6萬”的通報,這讓固體蛋白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奶粉再次成為業內焦點。
任重道遠,“特別”門檻仍需跨越
嬰幼兒食品關乎祖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一舉一動都會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然而,正如每個行業發展初期都會經歷的無序、混亂,特配粉領域也不例外。
近幾年,在利益的驅動下,總有不良企業鋌而走險,固體飲料假冒特配粉事件頻頻發生。但任何生產銷售假冒嬰幼兒配方食品的違法行為都必須遭受嚴厲打擊。此次被罰沒的2.5萬罐“特益膳”,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需要行業加以重視、警醒。
為規范特配粉行業有序、健康發展,2016年7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布實施《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2017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成立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2019年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等等。
此外,行業協會也在不斷發力,規范母嬰特殊食品引導,加強市場監管標準。繼上海之后,近期,四川省召集全省優質頭部母嬰連鎖、品牌、企業,就規范母嬰用品店特殊食品規范經營行動“誠信店”創建指導標準。
在國家、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多方努力之下,特配粉領域監管逐漸完善。8月2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1年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的通告顯示:抽檢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291批次,全部合格。
然而,特配粉作為專業要求極高的行業,現今,仍有多道門檻需要跨越。多年來,假冒特配粉事件之所以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與真正的特醫食品太少、消費者認知存在盲區有很大關系,為此乳企責任重大!
縱觀特配粉行業歷史發展軌跡,雖面臨諸多困難,但由于其身后還未完全開發的剛需市場,絲毫不乏乳企青睞!
前景廣闊,“特別”需求潛力巨大
近年來,受環境、飲食等諸多因素影響,特殊體質的寶寶越來越多。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發起的《中國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查》的統計數據顯示,2歲以下家長自報曾發生或正在發生過敏性疾病癥狀的嬰幼兒比例高達40.9%,0-24月齡嬰幼兒各類型過敏性疾病的現患率為12.3%。
另外,近期,奶粉圈在走訪渠道時,也聽到不少店員反映“現在很多寶寶從一出生就是過敏體質,尤其是乳蛋白過敏的特別多,還有乳糖不耐受的、早產的,我們有很多顧客都在吃特配粉,而且都是長期吃。因為市面上特配粉一般就那么幾款,也不存在換奶粉的問題,有時候,門店的特配粉比普通奶粉還要暢銷,經常要提前預定。”
基于消費群體的特殊性和剛需性,雖然消費人群小眾,但特配粉領域發展前景一直被看好。據統計,中國特醫食品市場規模在100億左右。伴隨行業、品牌、門店持續的消費教育,消費者意識不斷覺醒,國人對特配粉的了解愈加深入,接受程度也在提高。特配粉市場“需求”潛力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把握機會,主流乳企加速布局
區別于普通配方嬰幼兒奶粉,特配粉是專為代謝紊亂、消化吸收障礙或有疾病狀況的嬰幼兒研制。比如,適用于0-12月齡寶寶的有:無乳糖配方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奶粉、早產/低出生體重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奶粉等。
據國家食品監督管理總局顯示:目前,已發布的特醫食品注冊批件(決定書)待領取信息有100款,其中針對0-12月嬰兒的特配粉有39款,針對1歲以上人群的特配粉有61款,僅有78款能在特醫食品信息查詢平臺查到注冊號,特配粉產品的稀缺性可見一斑。
由于我國特配粉起步較晚,當前還處于發展初期,相較普通牛奶粉“紅海”廝殺、競爭慘烈,特配粉領域尚處于“藍海”階段。除雀巢、雅培、達能、美贊臣等外資乳企,近年來,飛鶴、伊利、圣元、澳優、宜品、雅士利、貝因美、愛優諾、明一等乳企也在加速布局特配粉領域。
(據奶粉圈不完全統計:100款通過配方注冊的特配粉)
比如:2021年4月25日,飛鶴通過注冊的蓓舒消特殊醫學用途嬰兒無乳糖配方食品、明一通過注冊的安尼爾特殊醫學用途嬰兒無乳糖配方食品、宜品通過注冊甄而藹特殊醫學用途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食品,以及澳優通過注冊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無乳糖配方食品;以及早在2018年3月13日和2019年12月4日,貝因美通過注冊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無乳糖配方食品和圣元通過注冊的優博安能特殊醫學用途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配方食品。
總之,當前入局特配粉門檻較高,藍海正藍,對于未來想要尋求差異化突圍、著手細分品類的乳企來說,特配粉前景廣闊。但要想特配市場更好發展,需要國家政策、品牌、渠道共同守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