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醫藥商店南京東路店一部分知名奶粉已經悄然出現在藥店的貨價上。據該店一名負責人介紹,目前這里已經有四、五個品牌的奶粉通過藥店渠道進行銷售,主要是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其中包括“每日金典名作”奶粉及特配粉。
據了解,目前國內奶粉銷售主要有三個渠道:超市、母嬰店和網絡,而歐美等國家的奶粉主要在藥店銷售,從國外經驗來看,藥店系統是管理更嚴格,質量與安全更有保障的地方。今年8月中旬,商務部下屬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召開“奶粉進藥店座談會”,希望通過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營銷的模式,將奶粉引入藥店銷售,以此為處于特殊時期的奶粉行業帶來“正能量”。而藥店對奶粉這一品類是期盼已久,相對商超賣場,它們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當前食品狀況堪憂的情況下,藥店銷售配方奶粉更加被認可。
那么,廣大消費者對于“奶粉進藥店”是如何看待的呢?一名來自黃浦區的韓女士認為,奶粉進藥店,受益的應該是他們這些消費者,“能進藥店的奶粉,最起碼質量上是有保障的,現在國內外奶粉問題頻出,我們的心愿就是能給孩子喝上放心的奶粉。”不過,也有人擔心,這些能順利打入藥店銷售的奶粉,會不會因為貼上了“藥店專售”的標簽,鍍上這樣一層金,頓時身價倍增呢?據該店負責人介紹,目前進店銷售的奶粉都實行全國統一零售價,不會因為銷售渠道不同而出現價格差異。
而另一位來自靜安區的王先生覺得,其實對于一些進口奶粉來說,在哪里賣都是一樣的,因為這些奶粉都是按照國際質量標準去生產的,不管是奶源還是技術都很有保障,選擇進藥店無非就是一種拓寬銷售渠道,證明自身實力與價值的方式。他曾經看過中央二套的一檔節目中播出央視記者在韓國實地考察食品安全課題,當時選擇的就是韓國三大乳制品生產企業之一的每日乳業,那種對于生產流程的嚴格管控,對生產工藝的卓越追求,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對于廣大乳制品生產商來說,盡管“奶粉進藥店”在我國仍處于試點階段,但這是大勢所趨。而誰將最終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優勢,就要看誰的反應夠快。每日金典名作等一批奶粉品牌大膽“試水”藥店銷售,足以看出其管理層對國家政策指南針的“靈敏度”,以及對這一市場前景的看好,“配方奶粉試行進藥店”新政,將為藥店帶來新的贏利空間,也為眾多奶粉企業的渠道變革帶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