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店越開越多,業績卻越來越差,消費者都去哪兒了?被其他店分流了?還是被其他業態分流了?看火爆網首席咨詢顧問杜鳳林如何談論中小嬰童店的問題,到底誰將改變嬰童店的零售格局?
廠家為何給自己的渠道商建“商學院”
“店員。根本還談不上專業知識,銷售過程完全是憑感覺,信口開河。”“店長。一般都是從銷售提拔上來的,只懂賣貨。店面陳列不專業,團隊管理談不上。”“老板。很多從夫妻店做起來,對未來沒有預判,面對市場很迷茫。”鳳凰奧美的首席咨詢師杜鳳林談到中小嬰童店的問題時,毫不客氣。
最近在這個行業里,流行廠家給自己的渠道商建“商學院”。這些“商學院”實際上就是以前“培訓部”,主要的職責就是對門店進行零售指導,現在還增加了一些項目,也是很多品牌商現在最看重的——連鎖企業的管理培訓。
廠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介入終端。指導連鎖門店更專業地做生意,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自己產品的終端動銷。
根本沒法等著這些嬰童店自己摸索,因為他們已經摸索了20年還是不成氣候。
上游的品牌與下游的需求如何對接?
母嬰專業渠道,從出現到現在也有近20年的時間了,很多店鋪都始創于20世紀。但跟家電連鎖這樣的老大哥一比,那還只是個小學生水平。
追溯到2000年,的70后已經30歲,他們逐漸成為母嬰用品的消費者。“地上爬著都能長大”“全家幫忙換尿布”的時代過去了,新父母們對母嬰產品的需求開始多樣化。這個時期誕生了一些寶寶店,創始人很多都是剛剛開始生了孩子的夫妻,選品多是憑著“將心比心”——覺得自己需要什么,那顧客可能也會需要。
2005年左右,市場初步活躍,母嬰店開始了波擴張,但這個時候的擴張更多是適應市場擴大的自然過程。“從2005年到2010年,這個階段的店鋪運營都比較原始,手法也集中在如何招商,如何大促。2010年以后連鎖才真正開始成形,母嬰連鎖才開始精細化運營。”杜鳳林說。
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可以參考資本市場的關注度。2005年過后,資本開始涌入,加速了行業的混戰。
這個過程還經歷了一個2008年。這一年對母嬰行業來說是動蕩的一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消費者被猛然提醒“安全”的重要性。他們紛紛從個體小店轉向專業店,于是母嬰專業連鎖開始膨脹,線上母嬰B2C“紅孩子”此時的關注度也達到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