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明,雅士利董事、副總裁,在母嬰行業觀察大會上分享的主題:《母嬰變革大時代下的品牌與渠道機會》,從奶粉行業說起,奶粉行業的四大趨勢:1、行業在非常快速的集中,小品牌在快速的泡沫化。2、價格的國際接軌。3、國內品牌不能坐以待斃,海外建廠,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品牌力。4、線上線下的快速的融合。講到品牌與渠道的整合,嘉賓觀點:“既有品牌,又有終端,又能融合移動互聯的,橫跨整個產業鏈的公司將會成為渠道的競爭優勢。未來收購線下實體店是蜜芽選擇。”
以下為嘉賓演講全文:
李東明:感謝德勇的邀請,非常榮幸參加母嬰行業觀察的活動。在開講之前我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傳統行業出身,我在被派到雅士利任職之前是中糧集團做并購部總經理,這么多年一直做傳統行業的投資和并購。關注母嬰渠道和品牌是我們收購雅士利以后的事情。雅士利我們2013年6月份簽約,8月份交割,9月份我到雅士利就發現整個行業有了非常大的變動。在收購雅士利的同時,我們引進了厚樸基金和淡馬錫,他們當時買了15%的股份,投資人就問這個行業發生了什么事情, 在2014年4月份三亞的厚樸基金年會上,對來自全球的投資人,我做了“喝奶粉人哪里去了”的主題演講。收購雅士利前,所有人講這個行業非常好的;研究員、行業大咖,沒一個人說差。我們收購以后發現這個完全不是我們當初決策時的行業。那個時候我才開始關注母嬰的渠道,算是行業新人,今天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指正。
今天分兩大部分,先從奶粉說起,因為我做奶粉,而且奶粉在母嬰里面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從這個角度看一下奶粉的四大趨勢以及品牌和渠道里面整合的機會。
個趨勢:行業在非?焖俚募,小品牌在快速的泡沫化。
一個驅動因素就是市場對品牌的自然集中。不管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管是新興市場還是成熟市場,奶粉集中度非常高的。前三大品牌占到70%、80%的份額。消費者一般很少知道第四個品牌。在本土性的區域的小品牌,在奶粉里面非常的明顯。我們看一下最新的數據,泰國前三名份額92%,菲律賓前三名市場超過80%,馬來西亞前三名是超75%,印尼是前三名份額88%。一旦寡頭壟斷確立,這個市場是很難動搖。
另一個驅動小品牌很快消失的因素就是政策。新的《食品安全法》推出以及奶粉配方注冊制,這些日子就會正式出臺。有的說5個系列15個SKU,最后也可能3個系列9個SKU。市場上大家說得比較多的可能需要消滅掉一千個,到兩千個產品。
這里,我也對中國奶粉未來的格局做一些預測:中國未來奶粉的格局是雀巢和達能兩大集團+兩個本土品牌的格局。目前前三名的市場總額占有率是40%,集中度不高。國產小品牌市場份額持續下降,包括國產品牌利用渠道優勢推出的專銷產品,由于缺乏品牌投入,已經顯示出了后繼乏力,今明兩年將快速泡沫化。奶粉的各種概念已經消費完了,質量問題其實已經不是問題,奶粉快消品屬性更加明顯,消費者只會記住少數幾個品牌。新的食品安全法實施,以及奶粉配方管理辦法即將實施,將極大壓縮市場上的奶粉品牌,對三四五線市場是一個機會。廠家將回歸到精簡產品系列,提升供應鏈效率,專注品牌的道路上來。順帶說一下雅士利。雅士利有比較大的背景,中糧,蒙牛,達能、ARLA等這些股東在資金、技術和品牌上支持雅士利,因此經營雅士利是大家一個好的選擇。
第二個趨勢:價格的國際接軌。
個驅動因素就是原料的價格。2014年全球奶粉漲到五千多美元一噸,今年快速下降,GDT平臺上價格7月份曾跌到1848美元一噸。
第二個驅動因素就是出口國貨幣貶值。歐元澳元對人民幣都有比較大幅度的貶值。
第三個驅動因素就是跨境電商。在國家支持下,海淘從游擊隊變成了跨境電商正規軍。國家開始做跨境電商的時候,是為了支持中國的出口行業。在去年開始,尤其是今年下半年開始發生了一些比較微妙的變化。國家既鼓勵進口又鼓勵出口,雙向鼓勵了,出了很多的政策支持。中國進口的嬰幼兒奶粉水貨市場在2012年-2014年增長達47%。預計未來五年增長率在17%。去年大概13%是水貨。
跨境電商沖擊是肯定的,因為跨境電商可以退稅,你個人購買沒有退稅的,但是跨境電有退稅,有物流的優勢,它的成本比海淘還低。
這個接軌后果,對國產品牌影響,當年發生紅酒行業的故事正在奶粉行業出現。就是顛覆了中國奶粉以前高價格、高毛利和高費用的商業模式,摧毀了國產品牌的渠道推力,也抵消了國產品牌和跨國品牌長期對峙的線下渠道優勢。之前本土品牌更多的通過渠道,通過終端的費用支持和消費者攔截,現在一個價格下來,抵消了。
第三個趨勢:國內品牌不能坐以待斃,海外建廠,整合國際資源,提升品牌力。
包括我們雅士利和達能的合作和ARLA的合作,貝因美和恒天然的合作,還有最近合生元收購澳洲保健品公司。澳優的全球化布局做得不錯,確實做得非常好,我對澳優顏總非常佩服。
第四個趨勢:線上線下的快速的融合。
今年,可以說是奶粉在母嬰渠道是盛極而衰的轉折年,也是轉型年。
2012年我們研究奶粉行業,傳統行業占了非常大的份額,等到我們收購以后,13年電商在奶粉這個領域現在已經占到27%,傳統行業份額從50%衰減了40%不到。我們預測到2018年,母嬰傳統渠道在奶粉這塊的份額可以占到40%,電商可以占到49%。電商成為的一個渠道。當然母嬰渠道這個占比可能下降,但是絕對額上還是有增長的。因為從2012年到2014年這三年,奶粉市場整體是兩位數增長。未來仍然有接近兩位數的增長,從絕對值來講還是增長。
個驅動因素從消費端來說,這一代都是85、90后,他們是互聯網生活方式最忠實的實踐者,他們從出生就接觸互聯網。
第二個驅動因素就是廠商端,次渠道變革大家都清楚, 就是可口可樂和康師傅引領的通路精耕,把經銷商變成了郵差,那我們中糧(可樂),逐年把一批、二批,把經銷商砍掉,最后直控終端。我們中糧(可樂)有80%業務是我們自己業務員拿的。這些經銷商都是郵差,都是配送商。那個時候康師傅和可口可樂渠道變革成功了。當經銷商知道要把我變成郵差的時候就會抵制,后來沒有人成功。現在,結合移動互聯,這個渠道變革會來得更兇猛一些。在奶粉領域,最近都在“砍”經銷商,貝因美也砍掉經銷商,實際上大家在做同樣事情。
第三個驅動因素就是門店端,門店端通過觸網、微店、APP等線上線下的融合,突出社區和體驗,以抵御互聯網的侵襲。我們接觸了很多,很多門店老板在做這個事情。
那么互聯網+帶來了什么?以前我們奶粉好賣,確實是非常好的產業,批發出來,很容易就賣掉。現在看來可能不是這樣的。從廠商品牌方,可能要通過移動互聯的技術來幫助渠道加強管理,提升消費者的服務。同時我們加大對終端的投資,推動渠道跟終端的整合。那么經銷商必須拋棄舊的思維。今年京東搞了一個項目就是渠道下沉,在互聯網上搞了批發下沉,所有的終端門店直接上去下單。實際上就是網上批發市場,京東把這個貨配送到你的終端,你的門店。
所以我說既有品牌,又有終端,又能融合移動互聯的,橫跨整個產業鏈的公司將會成為渠道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