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開始實施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引發了國內奶粉行業動蕩的開端。2017年是奶粉新政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嬰幼兒奶粉市場上幾家歡喜幾家憂。在當下洗牌效應出現的背景下,中國市場上的各嬰幼兒奶粉品牌又將何去何從?
乳業專家宋亮近日發表演講:
以奶粉新政為原點,未來中國的整個奶粉渠道、運營渠道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動,因為當前對于我們整個行業來說,面臨三大問題:
,因國家政策升級、進一步帶來的是行業整頓。
第二,因電商國際化發展帶來的供應鏈體系、價格體系的沖擊。
第三,因同質化、不專業化等問題帶來的是一個轉型發展。
三個問題交織在一起,是我們當前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
2016年,我們看到,我們大概預測約有15億通過跨境、海淘代購進來。對于國內的市場造成很大的沖擊,擠占了國內市場的份額,也影響了渠道商的正常經營。
我們在市場調研發現,國內大部分的三四線市場,很多的經營者2016年是不掙錢的,或者在奶粉上是不掙錢的。為什么?
,人流從線下引進到線上,用了短短兩年時間,跨境、電商打穿了三四線,影響了三四線以及以下地區的消費者。
第二,價格體系的快速跟國際接軌,已經沖擊到了我們的傳統價格體系。
第三,奶粉新政實施以后,國家加強對于奶粉監管,有很多企業、很多品牌被發現問題,引起了消費者購買情緒。
我們在去年9月份、10月份,跟國家質監局、工信部的司局領導提出了建議,我們建議新政實施以后,建議要求企業減稅,建議加強跨境門檻提高,建議國家加強對于渠道商的管控,防止惡意、非法的渠道經營者造假。我們也相信2018年以后,中國奶粉行業會向好發展。
中國奶粉迄今為止經歷非專業向專業方向轉型,從一個多、散、亂、雜向專業、連鎖、規模方向去轉型。
從渠道來看,在今天任何一種渠道模式,都不是未來的發展模式,都是為未來發展模式改進前的數字模式,我們認為中國未來母嬰行業的發展模式,是以纖細為基礎,線上線下相互一體化發展,有效分工的這樣一種合作模式。基于什么看法呢?基于我們從商品本質,以及商業演化放到今天來看,我們認為在信息對稱,在實際交易,以及在因商品而發生人與人之間關系上,要實現分工,而這種分工的結果,就是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的根本邏輯。
再過五年,就會實現一對一的對接,當我們的生產供應鏈體系要發生革命性改變的時候,我們相信這一點是能做到的。什么意思呢?當工業4.0來臨的時候,當智能化來臨的時候,我們的生產將以模塊化實現,我們可以實現對消費者的精準、個性化的一種提供。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對稱和供應鏈體系不再是任何問題,的問題是什么呢?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實現平臺商跟消費者之間,能夠建立起有效的溝通關系,能夠推動以產品為載體的個性化、專業化服務。
在奶粉行業里,母嬰渠道依然是主流渠道,電商渠道快速發展,傳統商超渠道正在落伍。這三個渠道將來會融為一體。
奶粉跟普通快銷品的本質就在于奶粉需要的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維護,所以終端本店的本質也在于此。但是僅靠這個能實現產品的黏性,能實現增值嗎?可以,但是利潤比較低。所以對于門店來說,最好的增值就是建立服務體系,你認為你做什么最好,進行轉型。轉型后,你的國主體產業對于產品的黏性增強,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對于中國的生產企業來說,,要堅決貫徹實施落實新政。第二,未來的競爭不是單一品牌的競爭,未來的競爭都是一個體系的競爭,單純的一個品牌營銷的成功,不能襯托起一個企業的成功。那么對于奶粉行業來說,不是靠營銷致勝,靠服務致勝。可以看一下,那些國際大品牌,他們在中國做了哪些事情,他們有多少團隊,專門做育嬰師、營養師,他們做了多少場專業媽媽培訓,不是靠一個品牌廣告能打出來的。
未來的奶粉競爭是體系化的競爭,包括奶源、技術、工藝、研發,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將在互聯網上通過AR、VR技術展現給消費者。在五年后這就可以實現,就像當年智能手機在中國快速實現一樣,用了大概三五年時間,VR、AR技術在中國實現也將用三五年時間,甚至更快,而它的商業化可能只需要一年。所以我們說未來的企業競爭當中,研發、奶源、工藝至關重要。像三元這樣一批國內頂尖的乳品企業,憑借在奶源、研發、生產方面雄厚的實力,一定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
奶粉新政實施以后,告訴大家一個原則,很多渠道商徘徊了,不用徘徊,可以看一下,凡是大企業的核心品牌都在未來會保留下來,而且都會是這一批,最快6月份能通過的品牌,所以選擇應該是很容易的,對于門店來說,經營結構要加快調整,奶粉為主的要轉向多種經營,要實現高中低毛利搭配,低毛利的引流,高毛利的增值,奶粉未來引流越來越強烈,這是發展需求。
三四線門店連鎖合作關系當中,我們的看法是眾籌模式要優于加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