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亦稱礦物質,種類繁多,如鈣、磷、鐵、鋅、碘、銅、硒等。在人體內含量很少,故稱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過多過少都會造成母體和胎兒患病,因此我們要重視。那么,孕婦孕期應補充哪些微量元素?下面我們就詳細重點地介紹這些元素。
1、鐵
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制造紅細胞必備的原料。妊娠期,孕婦如果缺鐵,就會導致貧血,直接影響胎兒身體和智力發育,同時也影響母體健康,使其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妊娠期間,母體要積存大量的鐵,除供自身及胎兒造血需要外,還要供出生后嬰兒2-3個月生長發育的需要。這些都要依靠妊娠期攝取足夠的鐵。
孕婦一般每天攝入鐵不得少于30毫克。鐵存在于動物的肝臟、肉類、黑木耳、海帶、山植、紅糖、豆類、蛋類食品中,也可服用含鐵藥片,平時最好用鐵鍋炒菜。同時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亦可餐中食用少量醋。茶和咖啡影響鐵吸收,不宜多用。
2、鈣
由于胎兒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及母體鈣代謝的需要,孕婦妊娠中、晚期均應攝取足夠的鈣。母體每天供給胎兒20-30毫克鈣,連同母體自身需要,每天需攝取1000毫克鈣。妊娠中、晚期若缺鈣還易導致妊高癥、關節痛。骨質疏松、抽筋、牙齒損傷和松動,同時還會引起胎兒發育不良。同時鈣又是神經介質之一,缺鈣會影響胎兒的神經反應。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妊娠中期每日鈣的供應量應為1000毫克。
3、磷
磷與鈣都是胎兒牙齒、骨骼發育不可缺少的礦物質。磷是大腦神經細胞所含的重要物質,缺少磷,就不能合成足夠的卵磷脂,缺少卵磷脂腦神經細胞就不能正常發育。因此,磷無論對胎兒腦的發育還是母體腦組織的需要都非常重要,所以孕婦應注意從飲食中攝取。
大豆及其制品、魚等所有動物的腦組織中都含有豐富的磷,豆油中也含磷,孕婦可以從這些食物中攝取磷。
4、碘
妊娠中期對碘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每天不得少于150-200微克。缺碘會引起胎兒大腦發育不良,影響孩子智力,也會引起母親的甲狀腺功能紊亂。嚴重缺碘的地區,孕婦更應該適當多攝入碘。若平時母親患缺碘性甲狀腺腫大,可按醫生指導服用碘制劑。補碘不能太多,過多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甲狀腺腫大。胎兒10周時甲狀腺就開始能聚集碘,母體碘過量,新生兒也會出現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功能低下。
孕期孕婦可以多食用紫菜、蝦皮、海帶、海白菜、海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