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吧!母嬰家庭高額消費竟然以男性為主。據調查,母嬰產品月開銷5000元以上的群體中,男性親屬占比達到53.8%。這是華商報記者日前從互聯網第三方調研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母嬰家庭人群白皮書》了解到的。
母嬰家庭群體規模將達到2.86億
分析認為,全面二胎政策將促使30歲以上人群的生育率再次上升,中國人對金猴寶寶和金豬寶寶存在偏愛心理,生育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預計到2018年,出生率將攀升至 12.81‰。該機構認為,預計到2018年年末,中國母嬰家庭群體規模將達到2.86億,與2010年相比,增長21.2%,母嬰市場潛力巨大。
母嬰產品的消費頻次較高,母嬰家庭近70%用戶每月會多次購買母嬰產品,線上垂直渠道購買率較高,占比達28.0%,通過線下實體店購買母嬰產品的比例則不足20%。
調查顯示,母嬰產品月開銷與家庭月開銷水平顯著正相關。月消費5000元及以下的母嬰家庭中,購買母嬰產品的月開銷集中于1000元以下;月消費5001元-20000元的母嬰家庭中,購買母嬰產品的月開銷集中于3000元以下;月消費20000元以上的母嬰家庭中,購買母嬰產品的月開銷集中于5000元以下。
低額母嬰產品開銷以女性親屬為主
都說年輕的媽媽們大多無法按捺住給寶寶“買買買”的一顆心,但其實爸爸或爺爺給寶寶買起來東西更是“任性、不差錢”,調查顯示,高額消費以男性親屬為主。母嬰家庭中,爸爸媽媽是購買母嬰產品的主力軍,占比達到80%以上,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是母嬰產品購買的輔助力量。此外,低額母嬰產品月開銷以女性親屬為主,占比為69.0%,但伴隨著母嬰產品月開銷的不斷上升,男性親屬的購買力逐漸凸顯,反轉成為購買母嬰產品的主要力量。母嬰產品月開銷5000元以上的群體中,男性親屬占比達到53.8%。
其實母嬰家庭人群在購買母嬰產品時,更關注產品的質量和材質,對價格的敏感性相對較低,大部分用戶寧可花費較高的價格,消費高質量、優材質的母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