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除第13批嬰配粉注冊名單外,嬰配粉工廠相關的信息量也很大,釋放出重要信號,下面就給大家解讀一下。
9月30日,國家認監局更新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名單,海外新增8個嬰幼兒配方乳粉工廠,其中澳大利亞5個,韓國3個。
同一天,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雅貝氏、友誼、恒信樂健等5家企業已經或即將注銷嬰配粉生產許可證。黑龍江慶源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長期未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北海貝因美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階段性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文件顯示,這6家階段性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存在生產場所、生產過程控制、原輔材料管理、制度落實等不同方面問題。
這兩組信息是否關聯,不作深究,但筆者認為,奶粉監管呈現這三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1、原則性強,非常謹慎;
2、總體調控,尊重乳企發展意愿;
3、生產監管,工廠良性運轉很重要。
為什么這么說?
一、奶粉配方是否保留?
此前,筆者分析過奶粉品牌注冊保留的3個關鍵:
1、企業保留意愿強烈并積極申報;
2、配方科學性、差異性等符合要求;
3、國家食藥監總局審批做出決定。
其中,企業保留意愿強烈并積極申報是因,有這個因才會有后面的果,所以企業沒有申報的配方,一定是不會通過注冊的,這點很重要;而企業主動申報了,通過注冊的機會很大。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副司長馬福祥在一次奶粉企業交流會上表示,奶粉配方注冊申請還沒發生過不予許可的案例,通過。但也有企業中途撤回申請,還有部分企業目前尚未遞交補正意見。對不了解如何補正的企業,總局也開了座談會。他表示,總局將加快審查速度,保證符合條件的企業獲得配方注冊。
截止10月6日,已有13批次,共65家工廠,127個系列,378個配方通過注冊。其中,市場主流產品較多,既有常規奶粉,也有有機奶粉和羊奶粉,既凸顯了奶粉新政調控的原則性,也體現了對乳企發展意愿的尊重。
二、工廠增減為哪般?
《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同一企業申請注冊兩個以上同年齡段產品配方時,產品配方之間應當經科學證實具有明顯差異, 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共 9 種產品配方。截止10月6日,共22家乳企通過了3個系列9個配方,占65家乳企的1/3.
在這個大的原則下,有實力的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配方,就需要更多的工廠,于是就會有企業新增工廠,或者并購工廠,這本身是個市場行為,不難解釋海外一下子新增8家工廠,以及澳優并購ADP和Ozfarm,貝拉米并購Camperdown等。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能本來就嚴重過剩,奶粉工廠實力參差不齊,一些小型乳企多次出現質量問題,這也不難解釋雅貝氏、友誼、恒信樂建等工廠注銷,而一些乳企長期沒有生產嬰配粉,或者階段性生產嬰配粉等現象。
但既然產能過剩,為何還會新增工廠呢?這其實體現了對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意愿的尊重,但這個審批過程已經很嚴格和謹慎了。有業內知情人士告知,國外雖然一次性通過了8個工廠,但實際上也是陸續通過的,只是剛好一起更新了而已,有些工廠認證信息去年底就提報了,國家認監局比較謹慎。
特別說明的是,工廠名單更新后,已經有奶粉品牌對工廠進行了“認領”,表示將通過其中的工廠完成注冊。
三、生產監管,工廠良性運轉很重要
奶粉企業新增工廠后,就夠了嗎?
國家食藥監總局8-9月的飛行檢查給出了一個新的方向,即重點檢查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生產狀態、原輔料收貨記錄、成品銷售記錄及產品流向,企業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情況等。這說明,在原有月月抽檢,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等基礎上,增加了嬰配粉工廠生產狀態檢查,工廠是否良性運轉很重要。
據知情人士告知,嬰配粉工廠運轉正常與長期不生產、間歇性生產是有很大區別的,說直白點,正常運轉才能夠養得起更好的專業技術人才,生產設備維護、研發、品控、質檢等工作會更好,而間歇性生產或長期不生產則會出現“臨時工現象”,有產品訂單才上班,沒單就自主勞動,或者在家待業,這也導致企業在生產設備安全維護、生產工人專業性、產品品控等多方面均會存在劣勢或不足。
未來,一方面嬰配粉生產企業需要釋放自身產能,品牌通過注冊不代表永久經營,或者能夠滿足生產要求;另一方面,低于2000噸銷量,嬰配粉生產企業將很難運營,不代表能持續生產下去;還有,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品牌集中度會增強,沒有品牌知名度將很難立足。所以,在奶粉監管的良好趨勢下,乳企還得自強,在生產上確保安全和品質,正常運營,在市場流通上,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