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漲了恰恰食品漲,恰恰食品漲了安井食品漲,安井食品漲了涪陵榨菜漲,涪陵榨菜漲了克明食品漲……
在一片“漲”聲中,多位寶媽在知食說后臺留言問,漲價風潮會不會波及奶粉圈,其中有個別寶媽為歐洲成為疫情重災區后擔心寶寶習慣吃的歐洲嬰配粉斷炊。
寶媽們的這一提醒,讓習慣于享受中國和平安寧環境的知食君,開始關注歐洲疫情,畢竟,中國寶媽們喜歡的雀巢、達能系(愛他美、牛欄和諾優能)、美贊臣、雅培、菲仕蘭等著名奶粉品牌都源自歐盟。
真別說,歐洲在日前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辦事處主任克盧格嚴重警告,聲稱歐洲“再次成為疫情的中心,發病、住院和死亡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而世衛組織每周疫情報告顯示,在11月1日至7日的一周內,世衛組織歐洲區報告了194.94萬例新增病例,與前一周相比增加了7%,新增死亡病例26726例,較前一周增加10%。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本月1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歐洲上周報告的近2.7萬例新增死亡病例已占上周全球新增死亡病例的一半以上。
更麻煩的是,新增病例數不僅在東歐一些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出現激增,作為中國進口嬰配粉5大來源國的愛爾蘭、德國、荷蘭、法國和丹麥,無不身陷疫情風暴。
查詢了海關數據,今年1-9月,中國自歐盟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總量為12.85萬噸,同比下降28.3%;9月整月,中國從歐盟進口奶粉1.3萬噸,同比減少37.1%。
同時,中國進口嬰配粉的價格卻在上漲。1-9月,中國進口嬰配粉均價為16.62美元/噸,同比增長10.2%,而在9月,進口嬰配粉價格為17.25美元/噸,同比增長9.0%。鑒于歐盟嬰配粉在中國進口嬰配粉總額中的占比高達六、七成,可以認為是歐盟進口嬰配粉的價格上漲帶動了整個進口價的上漲。
另據知食君了解,歐洲嬰配粉漲價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同樣受疫情影響,全球海運價格也是“漲”字當頭。
據報道,受全球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和不斷反彈帶來的影響,今年以來全球海運價格持續上漲,各種行業景氣指數都顯示海運價格處于歷史高位,中國進口干散貨集裝箱運價指數在今年11月接近1500點,約為2020年同期的2倍,“缺人”和“缺箱”是海運公司面臨的最緊迫問題,而這波疫情對歐洲的影響何時結束,沒有人說得清楚。
我國奶業發展高度依賴進口,從優質飼草到飼料原料,從種牛到遺傳物質,從大包粉、嬰幼兒配方奶粉,以及乳清粉等關鍵輔料等都是全球供應。目前,我國乳制品貿易依存度在33%左右,奶粉乳源性蛋白原料幾乎100%依賴進口。全球海運價格持續高位,長遠看必將對我國奶業發展尤其產業鏈上游帶來一定壓力。
那么,價格因素一定會沿著產業鏈,傳導給奶粉企業,最終導致奶粉提價嗎?一些寶媽們的擔心會變成現實嗎?
幸好,答案是否定的。
綜合知食君從企業方面了解到的信息,以及媒體的報道,惠氏、美贊臣、a2、飛鶴和澳優等國內外乳企都沒有漲價的計劃。貝因美沒有把話說死,它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如原材料上漲,整個行業都有調價預期,必要時公司也會根據行業情況擇機調整價格。
為什么這一輪漲價潮中,嬰配粉能夠不跟風,概因其此前已經漲過一輪。
去年,知食君就曾報道過乳企有過一次集中漲價的消息,當時,飛鶴、伊利、君樂寶、合生元、美贊臣等至少17個品牌都進行了幅度不同的調價,而這一次漲價的原因都是原材料上漲。業內有觀點認為,去年漲價基本到位,短期內奶粉企業不會再次提價。
奶粉的消費人群主要是半歲-3歲的兒童,從年齡上算,是2017年出生后的寶寶們,然而,從2017年開始的連續4年內,中國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分別減少了63萬、200萬、286萬和176萬,這么多張嘴的減少,減弱了對嬰配粉的需求,這也有助于平抑嬰配粉漲價的動力。
還讓知食君稍微吃驚的是,在采訪過程,不僅沒有聽到有關奶粉可能漲價的聲音,反倒聽了一些可能價格下調的消息。
高級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國際奶價上漲面臨后期動力不足等問題,他認為大包粉漲價主要是恒天然在減拍賣量,這波行情會持續至明年三月份,之后價格會向下波動。從國內奶價看,去年10月,我國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95元每公斤,今年同期上升至4.38元每公斤,上漲不到0.5元。“一罐奶粉的生產成本大概70元左右,占到奶粉總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原材料漲價幅度即使達到20%也只能帶來幾元錢的成本上漲,構不成奶粉漲價的主要因素。”乳業專家王丁棉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