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發布了《關于12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合格的通告(2015年第89號)》。該通告內容顯示,2015年7~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嬰幼兒配方乳粉開展了國家專項監督抽檢,覆蓋國內93家在產企業的產品及部分進口產品。抽檢國產樣品513批次,合格批次達到501批次,合格率為97.68%。但是,仍然有12批次樣品被檢出不合格。
該次抽查的結果顯示,雖然國內奶粉整體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安全隱患依然存在。俗話說,蟻洞雖小,能潰千里之堤,所以任何一個小小的隱患都可能引發不可收拾的后果,因此對嬰幼兒奶粉安全問題仍然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在本次抽查中尤其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所抽檢進口樣品120批次,卻并未檢出不合格樣品,這不得不令我們沉思。
國產奶粉離合格率僅有2.32%的距離,而這段距離看似雖短,卻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當然,作為乳企有著直接的責任。如果每一個國內乳企都能以父母之心,把全天下的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那么嬰幼兒奶粉的安全隱患是不是就被扼殺在搖籃里呢?如果每一個乳企在生產和檢測的過程中能再嚴格一些,是不是也能提前發現安全問題,然后積極補救,也能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呢?是的,乳企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從根本上改變國內乳企的思想,提升自身的行業操守,加強自律性,是確保嬰幼兒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雖然嬰幼兒食品安全法對嬰幼兒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嚴格的規范,最嚴乳業新政也給嬰幼兒奶粉安全帶來雙重保障,但是如果離開了國家嚴格的監管和嚴厲的打擊,這些政策法規所產生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對嬰幼兒奶粉安全問題,國家相關部分需以更嚴厲的姿態進行管控,在全社會營造一種良好的風尚,使全民都能行動起來,確保為祖國的花朵提供一個純凈的成長空間。
那么作為商品流通環節的消費者,也應該有一份責任和擔當。面對嬰幼兒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應拿起法律武器同不法行為做堅決的斗爭,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積極主動地行動起來,愿意為嬰幼兒食品安全做力所能及的貢獻,那么,這些安全隱患自然會不攻自破,最終必將會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嬰幼兒奶粉安全問題依然存在,但整體發展態勢卻令人欣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卻是光明的,對待國產嬰幼兒奶粉,我們需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對待,客觀地進行評價。多一些信任,少一些質疑,相信國產奶粉終將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