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某嬰兒奶粉質檢屢不合格,當地政府已立案調查的新聞,讓奶粉江湖風云又起。
面對“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和“最嚴乳業監管風暴”的強勢來襲,沒底氣的企業戰戰兢兢,企圖在退出市場前做最后一搏;而大牌乳企則對國家的這一舉措拍手叫好:產品不合格的乳企就應該靠邊站,給優質企業和產品讓出更多的發展空間!
大牌乳企“先發制人”
如今奶粉行業洗牌風雨欲來,雜牌市場逐漸被收割,千億市場有待重分,大牌乳企之間的爭戰也在所難免。而這兩年在品牌和市場上率先發力的乳企,將獲得先發優勢,有可能在更為激烈的對抗中獲勝。
今年7月8日,總投資7.52億元,占地183.67畝,公司整體總產能超過30萬噸的蒙牛乳業(金華)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在此之前的5月16日,總投資18億元,占地680畝,擁有當前國內技術最先進、設備最精良的配方乳粉生產線的三元奶粉(河北)工業園正式投產;
大牌乳企重金投資生產線,加速提高產能,目的是在中小品牌被“掃地出門”后,能夠快速接收市場份額,獲得更強的競爭力。正如某乳企人說:“像央企和原來擁有工廠和銷售體系的大公司(將成為受益者),大牌爭霸,寡頭競爭的時代即將到來!
有“美譽”才有未來
要想在殘酷的混戰和未來的巨頭之戰中博得一席之地,除了不斷升級品牌和產品,持續提升品牌美譽度成了重中之重。多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讓中國乳業的巨輪說翻就翻,而“翻身仗”卻打得異常艱難;直到今天,一個負面信息不但可以摧毀一個品牌,甚至會動搖整個中國乳業的安危。所以當某嬰兒奶粉品牌質檢屢不合格時,國家在時間責令其停產、整改、召回不合格產品,并依法進行立案調查。
中國乳業如今已經進入了“破冰期”,依靠的是一些良心乳企多年來的品質堅持。伊利集團構建全球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對伊利集團產品質量進行把控,持續升級著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國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技部門支持并撥款建設的“國家母嬰乳品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三元奶粉技術研發中心成立,堅守品質打造民族品牌,自2011年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啟動“月月抽檢”計劃以來,歷次抽檢全部合格,并且連續三年五次蟬聯國產奶粉民意口碑榜冠軍。
對品質的堅守,是提升品牌美譽度的途徑,體現了品牌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而這恰恰是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發展的根本,是振興民族乳業的力量之源!
放眼未來市場,修煉內功才是國內大牌乳企的核心競爭力,只有讓消費者堅持對國產乳業有信心,民族乳業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