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就像是明星,“熱度”越大追逐者越多,許多企業都看到了它可能“爆紅”的苗頭,紛紛涌進這個圈子,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
隨著輔食圈子愈發的強大,競爭就變得激烈起來,想要在這個圈子里生存,怎樣可以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尋找品牌特色,就成了所有輔食企業所要思考的問題。
01、迎來許多“新面孔”
由于我國輔食行業前景被普遍看好,吸引了不少企業的目光,使得這一行業也迎來了不少新面孔,國內輔食行業也變得“熱鬧”了起來。
淘氣伙伴是德國一家嬰童輔食品牌,起初通過天貓國際進軍國內市場,2020年10月,授權“上海法蓓實業有限公司”為中國大陸地區總代理,授權范圍包含線上和線下渠道中產品的推廣和銷售,進行全面發展。
就在近日,新希望推出旗下兒童零食品牌象爸星球,該品牌將與現有的愛瑞嘉奶粉協同發展,為0-14歲孩子帶來一站式營養補充解決方案。象爸星球致力于零添加,研究3-14歲兒童的健康食品,擁有“嚼著吃的真牛奶”、“5種營養1次補充”等特色。
另外,在2020年,雀巢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將PILTTI品牌引入中國,PILTTI是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芬蘭本土輔食品牌,擁有多樣的米粉和肉泥,廣受當地人歡迎。
想必Semper(森寶)奶粉大家可能沒那么陌生,在配方注冊制之前,這款奶粉在國內市場上就留下了身影,于2020年,Semper(森寶)與丹麥乳業Mille Food合作,進軍嬰幼兒輔食市場。
早在2019年6月,西班牙有機兒童零食品牌Smileat攜明星產品首發登陸天貓國際,在中國市場正式亮相。Smileat是西班牙的本土品牌,它的創始人想要開拓新的市場,而有資料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嬰兒食品市場,這或許也是不少輔食品牌選擇進軍中國市場的原因。
除此之外,輔食市場上還有不少新面孔,都想瓜分輔食市場這塊“肉”,雖然“肉”比較大,但是卻不好吃下,各大品牌都要各想奇招。
02、“出頭”要靠優勢
隨著行業入局者的增多,輔食行業的競爭也在升級,想要做到小有成就,這并非易事,企業的綜合實力很重要,找到自身的品牌特色,才能更容易讓消費者記住。
比如這些輔食行業的新面孔中,就有產品特色很鮮明的品牌,比如從進入中國輔食市場開始就樹立了自己的有機形象。
其中,Semper(森寶)旗下的有機嬰童輔零食品牌Semper Organic,目前,由Mille Food全權操盤森寶大中華區有機嬰童食品業務,并且在天貓平臺上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旗艦店,推出了有機果蔬吸吸袋,是多口味有機果泥的組合。
而Smileat一直擁有著“有機”的標簽,據了解,該品牌在本土已經擁有36%的有機嬰兒食品市場,在有機市場上可以說是小有名氣。
觀察市場上不同品牌發現,銷售好、受歡迎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優勢。擁有自身的品牌特色,這會與其他品牌產生差異性,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其中,亨氏就是以“營養”為品牌的標簽,推出的幾乎都是營養食品,并且曾多次開展“營養研討會”,“營養”也就成了亨氏的品牌特色。
這些品牌都擁有自身的品牌特色,消費者甚至為給它們打好標簽,想到標簽就會想到品牌,這對于產品銷售是很有幫助的。
03、消費渠道愈加重視輔食
輔食品類目前不論是在消費者還是渠道中,關注度都在提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現今91.6%的寶爸寶媽選擇給自己的孩子食用看似專業的“嬰幼兒輔食”。
這意味著輔食產品的機會很大,據情報通數據顯示,輔食成為了嬰兒食品中規模僅次于嬰兒奶粉的存在,或許這也是輔食行業不斷迎來新面孔的原因之一。
以前輔食就是母嬰店內必不可少的一個品類,只是存在感沒有那么強烈。據《中國嬰幼兒輔食產業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在輔食零售渠道中,輔食整體零售份額排名第一的是母嬰實體店,占比為46%。雖然數據并不是最新的,但是還是可以反應出輔食銷售在線下的重要性。
隨著奶粉對門店利潤貢獻的走低,渠道利潤空間逐漸受到擠壓,渠道商紛紛尋找具備增長型利潤品類來維持生存,而輔食的勢頭有些“兇猛”,成為了渠道商看重的目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輔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3%。保守估計未來中國嬰幼兒市場規模保持10%的復合平均增速增長,到2025年超過700億元。
而隨著輔食這樣迅猛地發展,線下實體店對輔食的重視程度愈加提升。
04、了解消費者需求是關鍵“鑰匙”
近幾年,國內的輔食行業品牌眾多,競爭也愈加激烈,新入局者想要打開市場需要產品、供應鏈、渠道、消費者多個環節去打通,是非常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
而且光有產品還不行,還要了解中國消費者的所思所想,不斷與消費者溝通,不僅可以增強與消費者的親密度,還可以了解到市場需求。
拿到入場券容易,而走到最后可不容易。只有更好地了解市場,才能不斷完善自身產品,從而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樹立好品牌形象,走的才能更加長遠。
來源:EBH母嬰時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方式:17788122807